买房是件大事。不少买房人是第一次购房,对于买房这件大事的很多常识都不是很了解。为了解答这些购房者的疑问,本报《楼市周刊》特地开通“购房课堂”栏目。每期,我们精选一个话题,邀请业内人士与您分享,让您少走弯路,买到满意的房子。
楼盘不利因素知多少?
买房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很多。在购房时,消费者除了关注户型、价格、楼层和配套外,往往忽视一个细节——不利因素。
那么,楼盘的不利因素有哪些?隐藏哪些重要信息?消费者要如何才能避免入坑?
不利因素有哪些?
按照相关的规定,楼盘的一些不利因素,需要在营销中心醒目外置公示。
不利因素到底包含哪些?业内人士介绍,不利因素公示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大方面:红线内不利因素、红线外不利因素、建筑单体不利因素。
据了解,红线内不利因素如运动游戏场所、地面集中停车场、地下车库出入口、分期开发施工及换热站泵房、变电室、配电房、中央空调冷凝塔等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垃圾中转站、公厕、化粪池等产生的异味源;集中餐饮等商业配套、社区物业办公用房、传达室等可能引发环境秩序方面的不利因素。
红线外的不利因素,如临近公路、立交桥等市政道路及医院、学校、工厂等建筑可能产生人流、灯光、粉尘、车辆尾气及噪声等影响;邻近垃圾收集点、公厕等可能产生气味影响;项目周边施工时,可能会存在影响业主出行及安全隐患等不利因素。
建筑单体不利因素,如腰线层窗户变小;带有连廊的户型雨雪天气下可能造成连廊湿滑,存在安全隐患;与连廊相邻房间私密性可能受到影响;连廊户型在一部电梯维护检修时,可能会对业主出行造成不便;沿街住户可能受到过往车辆及行人带来的光污染及噪声影响。
如何避免入坑?
那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如何看懂这些不利因素,才能避免入坑?
业界人士介绍,作为开发商,本着对购房者负责任的态度,在项目中尽可能地对规划红线内外的不利因素进行公示,可以有效帮助购房者及时知晓信息,并作出理性判断。
消费者要避免入坑,可以有以下这些办法,一是查看阳光宣言或者不利因素公示;二是走访周边并询问常住居民;三是前往规划部门查询备案信息。
“购房前,消费者不妨多看看不利因素公示,当你看明白一个楼盘的优劣之处后,就可以从整体来判断这个项目及相关的楼栋和楼层是否适合自己了。”业内人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