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孩子们正式开启暑假模式。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亲子关系难免会陷入紧张状态。假期里,面对孩子接踵而至的问题,家长该如何解决呢?记者就家长较为关心的几个热门话题,采访了一级教师、晋江市家庭教育领衔名师蔡中元,为咱厝家长支招、解惑。
孩子老想玩电子产品怎么办?
“我女儿天天喊着无聊,大热天的想到小区楼下玩,要不就是想要看手机。”小孩想玩的跟大人想玩的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鸡飞狗跳的场景。比如说,假期里常因使用电子产品而引发亲子矛盾,家长对此也感到困惑、烦恼。如何让孩子少看、少使用电子产品呢?蔡中元建议道,家长可以从孩子所处的环境着手,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家长本身就是孩子所处环境的一部分,如果家长一边拿着手机刷个不停,一边教导孩子不要玩手机,孩子能听进去吗?家长手上拿着的手机,也会不停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建议家长尽量放下手机。
“如果无法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家长可以事先跟孩子约定好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当时间一到就停止使用。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家长可以用《正面管教》中的有限选择法温和而坚定地告知孩子:‘时间到了,你是要马上关掉呢,还是看完这个视频就关掉?’”蔡中元补充道,当孩子嚷嚷着“无聊”时,家长还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拼乐高、绘画、打篮球、游泳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从居住的环境着手,比如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布置一些绘本图书,或将客厅的电视改成书架等。
宅家变得邋里邋遢的怎么办?
“放假第一周,我儿子就启动懒散模式了,吃饭前前后后可以折腾一小时,米饭掉得到处都是。偶尔下班回家,看到他躺沙发上边吃零食边看电视,我就忍不住发火了。”家住中奥名雅居的林女士说道。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如何在放假期间继续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及卫生习惯,亦是较为头疼的问题。
对此,蔡中元认为,在长期亲子共处期间,家长应抓大放小,尽量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束缚,过多的干涉难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比如,涉及安全、健康的底线,要让孩子严格遵守。但也不宜时刻提醒,这会让孩子陷入不安的状态;面对孩子东西乱丢乱放的行为,家长可以跟孩子做好约定:每次只拿一个玩具,要换另外一个玩具前要先把之前的玩具收拾好等。
“这个假期里,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开辟一块小天地,将之称为孩子的‘营地’或‘办公室’,在这个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里,他需要自己去管理东西的摆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习惯培养,孩子可能就会慢慢地学会整理、分类。”蔡中元建议道,家长应尽量减少口头式的命令,而是从改善环境方面着手,促使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处时频频“暴雷”怎么办?
“怎么这个点了还不起床?”“你不要再欺负妹妹了!”“快点,去把今天的作业写了。”……暑假刚刚开启,已有不少家长叫苦连连,亲子关系频频“暴雷”。其实,和孩子朝夕相处的60天里,亦是提升亲子关系的“关键期”。那么,家长如何在暑假里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呢?哪些做法有助于亲子关系“升温”呢?
蔡中元告诉记者,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多一些和谐的互动,保持愉悦的心情跟孩子交流,陪孩子沉浸式地玩耍。“家长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不妨先放下手头的琐事、手机,尝试着投入到陪孩子玩的情境中,去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想着说这么做只是在安抚孩子,等他安静下来了想尽快摆脱他。”蔡中元补充道,如果和孩子的相处总是“暴雷”,家长就需要反思下自己,不要老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亦可以适当做些调整,让亲子间的相处更加顺畅。
“我觉得现在很多家长都太焦虑了,就连假期里如何跟孩子互动都会有一些很功利性的想法。在我看来,如果家长不带着这些功利性的目的去和孩子相处,反而会让过程更顺利一些。”蔡中元说道,家长还可以多让孩子跟同龄的小朋友接触,一起出去兜风、野餐、逛商场等。只要孩子有个同伴一起玩,将旺盛的精力释放出来,父母也会省心很多。
孩子感到无所事事怎么办?
漫长的暑假时光,如何让孩子过得充实有意义呢?蔡中元认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为孩子适当报一些兴趣课,比如游泳、打篮球、画画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安排孩子的暑期课程时,切忌排得满满当当的,注意劳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感受到技能提升的成就感,还能提高自信心。
面对即将幼升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孩子适当安排一些幼小衔接的活动,比如识字、学拼音、培养数感等。“家长有空的话,可以尝试自己进行引导,市面上亦有很多相关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切忌心急,每天给孩子定个‘小目标’就行,比如一天做几道题、学几个拼音、组几个词,每天坚持下来就会有明显的进步。此外,还可以陪着孩子阅读,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