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上接1版)

我蹲在一旁仔细观察,并在吴业挺手把手指导下,顺利体验了一次给鲍鱼喂食的操作。我学着弓腰提起水中的鲍鱼桶,一桶一般有40多头鲍鱼,在提桶过程中,因为有水的阻力而变得十分费劲,再加上海面刺眼的光折射,闷热的水蒸气扑面而来,那感觉真叫一个“酸爽”。

“鲍鱼苗要吃饭,天气再热都一样要喂,日复一日地喂。”吴业挺告诉记者,在这宽阔的海面上,每天都有400多个鲍鱼桶在等待他去投喂。他告诉我,这些鲍鱼苗放苗的时候只有1厘米长,养了15个月,现在也只有7~8厘米,预计要再养半年,才能达到成品鲍的规格。“接下来,天气更热,鲍鱼苗损耗更大,更要反复检查,留住好苗,舍弃坏苗。还要注意保护鲍鱼苗不被螃蟹咬伤。你瞧!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话音刚落,他就从鲍鱼桶里揪出了两只小螃蟹,放回了海里。

在这方寸的舢板上,长时间保持弯腰姿势,顶着烈日清洁、投喂400多桶鲍鱼,让初次体验鲍鱼养殖的我切身感受到了渔民的辛苦。今天,我只不过是体验了几桶鲍鱼的清洗和喂养,就已累得直不起腰,而这里的渔民却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地劳作,令人敬佩。

围头村党委书记洪水平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靠海吃海,世代赓续着淳朴勤劳的吃苦精神。”如今,围头的海上鲍鱼养殖规模已达7000多亩,养殖户有68家,全村鲍鱼养殖年产值逐年增长,已超过2.5亿元。该村已连续三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2019年,因鲍鱼产量高、品质优,围头村还入选了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炎炎夏日,近在咫尺的海水却未能给辛劳的养殖户们带来清凉,烈日下持续的劳作,也让他们将自己的汗水洒进了眼前这片大海,汇进了这个让晋江人引以为傲的海上鲍鱼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 黄伟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