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心系桑榆晚

时间:7月4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地点:西园街道官前社区

上午, 刚到西园街道官前柯厝老年活动中心,我就被“桑榆网格”四个红色大字吸引了。网格办公室里,二级网格长张燕媮正忙着为60岁的社区居民张桂清整理其孙女就读小学的入学手续。

张燕媮一边微笑着朝我挥手,一边示意我先坐下。待张桂清老人离开网格后,我正式开启了“桑榆网格”之旅。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张燕媮念着墙壁上的红色标语,随后向我介绍网格建设的相关情况。网格居民户数172户、居民78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21人。基于此,网格将服务重心放在了老年人群体,开展南音汇演、非遗竹篮展示、不定期义诊和体检、为困难老人提供“菜单式”服务等。“这是我们的网格信息公示牌,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二级专职网格员、网格医生、网格护士、网格民警、网格巡逻队员、网格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的12个联系电话都逐一列出来,方便居民咨询;这是网格员职责清单,主要有民政帮扶工作、安全生产检查、城市管理工作、妇女儿童保护、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

“医生、护士、民警、巡逻员、心理咨询师,他们都能为居民提供服务吗?”看着那12个电话号码,我问道。“当然可以。”张燕媮告诉我,目前,桑榆网格共建单位已达14家,“网格+老年人”文化精神服务模式是网格最大的特点。

为了验证她的说法,我当即拨通网格心理咨询师陈奕荣的电话。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陈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与西园街道是共建单位,偶尔会接到西园街道居民的心理咨询。只要居民有需求,他都会给予解答。随后,我又拨通网格医生柯聪明的电话,从医41载的他表示,愿意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欢迎大家来‘骚扰’我。”

这两通电话,让我对“桑榆网格”带给居民的“福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走访中,75岁社区居民柯华侨笑着对我说,其实他对网格具体有啥作用并不清楚,但心里始终明白,有啥难事、不解的事,都可以找网格长、网格员解决。

本报记者 王昆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