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你可以试一试,小心扎手。”胡师傅招呼着我们。因为没戴手套,我小心翼翼地靠近荷杆,上面果真有不少细小尖刺。“要是不注意,很容易就被划出血。”胡师傅一边说着,一边举起高压水枪。“这是第二步,冲洗淤泥。水冲到哪里,手就要摸到哪里。”高压水流冲刷过的地方,淤泥就会松动,这样莲藕会在水中显现。

“来,你顺着这里摸。”在胡师傅的指导下,我俯下身子,尽可能地贴近水面,手沿着荷杆向下,在离水面大约30厘米的位置触碰到了莲藕,“就是这个位置,先用手把根弄断。”只听“咔”的一声,荷杆与莲藕在水中分离。我一边刨开周围的淤泥,一边顺着藕节生长的方向慢慢地将其拉起,一根4节长的莲藕裹着淤泥被完整地挖出来。“挖藕也不是很难嘛!”我感觉自己好像学会了。

然而,挖藕远不像我说的这样轻松,真正的考验还有许多。比如折断根部时要小心,弄不好就会导致藕身灌泥,令藕价大打折扣;要“力大无穷”,靠人力将上百公斤的莲藕从淤泥中拖上岸……

经过几个小时烈日下艰辛的工作,挖藕师傅们早已汗流浃背,虽然头戴遮阳帽或遮阳头巾,但依然挡不住炎炎烈日的“炙烤”,每个人脸都变得通红。因为一直在泥田里泡着,师傅们浑身上下也都是污泥。

听藕田老板介绍,这里的挖藕师傅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且大多是新晋江人。今年41岁的胡义友算得上是藕田里的“小鲜肉”,但他也有20年的挖藕经验。提起挖藕人的辛苦,他笑呵呵地说:“你要说辛苦,其实也还好,干哪一行不累。我们干这个就是比较脏,但是靠自己的双手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家里还有3个小孩在上学呢。”胡师傅坦言,他对挖藕的收入还算满意,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

“那筐39公斤,这筐40公斤……”中午12点,收藕人正在给一筐筐莲藕称重,准备装车发运。挖藕采用的是多劳多得的计酬方式,一个工人一天大概可以挖250公斤到400公斤不等,有的甚至能挖500公斤以上。莲藕称重装车后,挖藕师傅们一天的工作正式结束,他们开始等待着下一次的泥中“淘金”……

本报记者 杨静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