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晋江名师话“韧战”

同往年一样,今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一出来,立马引起了热烈讨论。今年的福建中考作文题以材料和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怎么写才能出彩?晋江两位一线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作文 题目

茅盾说过,“只有对于最后的胜利有确信,而又能够正确地估计到当前的困难的,方始能做韧战。”说起韧战,我们会想到文艺作品中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韧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行文体现思辨性 选材多角度

▲葛芹(季延中学语文教师、晋江市骨干教师、晋江市校际教研组成员)

考场上,一看到作文题,先细审三点再落笔写文章:一审题目,二审材料,三审要求。本次中考作文,细审三点后应明确并做好如下几点:

1.找准立意,关注思辨性。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立意是关键,意高文自华,意高文自深。本次作文题目为“韧战”,主题很明确,要求表现人物在百折不挠的奋斗过程中“坚韧”的品性。

而结合材料,可见行文过程还要体现思辨性,即韧战的过程是伴随着失败和成功、忧伤与欢乐展开的。如果只写其中一点肯定是不行的。

2.善于选材,巧妙组合。

因为本文主旨很明确,有些学生会从自身学习、参加活动的角度选材写文章,即使真情实感,也略嫌取材窄、格局小。因此要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多方面多角度选材。

而材料中提示我们可以从文艺作品中、现实生活中、未来世界中选择典型人物来表现主题。可是,选材角度多了,一些学生可能会围绕“韧战”主题东拉西扯拼凑一些人物,忽视这些人物的共性、组合性,导致文章内容多而杂。

那么,如何更好地选择材料并组合材料?我们可以寻找这些典型人物的共同特点:如“百折不挠的革命先辈”,可以礼赞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各行各业”中可以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上艰苦又卓越、锲而不舍的过程……

这样选择材料,既可以让你的文章一脉相承,又能够使“韧战”的主题更有深度。当然,联想他人,最终目的是感悟自身。文章结尾需联系自己,谈韧战精神对自身的意义价值。

3.文体清晰,语言明朗。

本题既适合写记叙文,也适合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成想象作文,如材料中提示“甚或是未来世界中笃定从容应对风云变化的奋斗者”。无论采用哪种文体,都应做到文体规范明晰。记叙文应对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展开详细生动的叙述描写,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及论证过程,其中事实论据只能简要概括。

思维进阶 韧则行远

▲林艳(晋江一中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本次作文题由材料、写作要求、题目三部分组成。在立意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在构思上,既激活考生写作思维又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思辨探索空间。

本文是命题作文,题目“韧战”的本意也需要考生关注——“韧”即坚韧,是态度;“战”即实干,是行动,强调人应该坚持不懈、奋力拼搏。写作分析“韧战”不能泛泛而谈,应重视材料是有具体指向和限制的,立足于材料所指,发现材料之间的关联展开分析。

本题材料可分为两个部分:名言和评述。名言强调了“韧战”的前提条件,体现了总书记所强调的“路虽远,行则将至”的坚定信念,和“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理性指导。名言之后的评述可理解为本文写作过程中应注重不同领域人物与“韧战”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背景文字让我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认识“韧战”这个词的丰富内涵。熟悉的课文和名著作品中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英雄故事,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中锲而不舍的先进人物素材。另外,材料跨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时空的延伸让选材可以突破自己的思想束缚,这些都为考生打开了写作的立意方向和选材思路,同时也让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困难。困难对“韧者”来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每一个困难或障碍都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我们愿意,就会成为摆脱困境,超越自我的契机。

本次写作的突破点在于构思的角度。写作思维的进阶能够提升本篇作文的思想高度和格局广度。明确所指,打开思路;探本溯源,展开想象。关联不同角度的事件进行清晰点题,通过抽象拓展体现多层面意义,呈现开放性格局。

记叙文可选多元化切入角度:韧战=坚定信念+正确方向+坚持奋斗(题目设定前提+关键词本身含义),例:革命先辈——坚定的革命意志+正确的革命道路+稳扎稳打的革命行动;先进人物——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奋斗者——普通人在生活中怎样活出自己的精彩,怎样正确地发扬实干精神……

议论文可选思辨性切入角度:以“韧战”的人物为事例,认识到困难和机遇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重要的是你看到的是哪一面。被克服的困难是成功的契机,克服困难的“韧战”过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