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达人:安海七旬老人苏磁田
在古镇安海,隐藏着一位龙舟达人。他不仅拥有龙舟教练证,还曾带队参加国际龙舟赛。他就是今年74岁的苏磁田老先生。
苏磁田,1950年出生,安海苏厝人。
上小学时的一年端午节,他和小伙伴到家附近的海域游泳。游了一段距离后,他看到海上漂着两三条小船。“小船很简陋,没有龙头和龙尾,也没有涂油漆,只有船头插着一面三角旗,由1名船员掌舵,船体两侧各坐着2至3名船员。”随着一声哨响,船员开始划船。苏磁田注意到,船员划桨的动作并不整齐,速度也不快。因为是在海上比赛,与岸边有一定距离,所以围观群众很少,现场氛围轻松。
苏磁田认得,这几条比赛用的小船正是货船配备的舢板船,划船的基本是货船的主人或船员。“小时候不知道有赛龙舟这项传统,所以不理解他们在做什么,长大了才知道这是龙舟比赛。”苏磁田猜想,当天是端午节,货船没有出海,得空的船主就自发组织了这场活动,庆祝节日,自娱自乐。
没想到的是,小时候和赛龙舟的一面之缘,埋下了苏磁田和龙舟之间缘分的种子。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漳平体委主任的苏磁田参加了中国龙舟协会举办的全国龙舟教练培训班。“我们在海南培训了一周时间,都是陆地训练,坐在龙舟上训练划桨动作,比如插水的深度、抽浆的姿势、翻板的方式等。最后考核动作标不标准,比较顺利地就通过了。”据悉,苏磁田或是目前唯一拥有龙舟教练证的晋江人。
后来,苏磁田还带队代表中国到泰国参加国际龙舟赛。“参赛的有中国、泰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龙舟队。泰国龙舟和国内有些不同之处,国内的龙舟比较瘦长,泰国龙舟是杂木做的,船体比较宽,船桨划起来感觉很笨重。”赛后,苏磁田还和加拿大的龙舟队员交换了纪念物。
采访中,苏磁田还分享了一件往事。他在漳平体委工作期间,晋江体委曾主动联系,想在漳平制作龙舟,再运到晋江。“当时交通不发达,山区的路蜿蜒曲折,很难把体积庞大的龙舟用车运出去。”苏磁田说,当时还想了水运的方法,让船员撑着龙舟沿九龙江漂到晋江,但考虑到路程较远,难以保证安全,最终没有成行。
安平桥畔:端午也曾赛划船
安海文史爱好者汪建育告诉记者,安海有句古老的民间俗语:“还没三尺水,就要搁白龙船。”这说明,历史上安海也举办过划龙船的活动。
今年80多岁的苏振基是晋江养正中学退休教师。被问及是否在安海端午节期间看过扒龙船,他回忆,安海端午节活动以水上掠鸭为主,当时的活动场地在船上,由于海浪拍打、船身摇晃等原因,相较如今的水上掠鸭活动,难度更甚。同时,他也表示,安海的端午节也曾举办过划船比赛,从水心亭到中亭大约800米。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时任安海文化站站长颜昌瑞的证实。
88岁的颜昌瑞回忆,安海端午举办划船比赛具体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初,曾举办两届,于端午当天捉鸭活动前,一般为上午10点—12点。彼时,比赛场地在安平桥畔,桥东、桥西各2道,比赛的船是舢板子,一艘船上坐2人,从水心亭出发,驶向中亭,先到的船只为胜。后来,该项活动因各种原因停办至今。
最近的龙舟赛:池店小区内湖划龙舟
“那年龙舟赛真的很有意思,端午氛围很浓。”说起参与2016年池店镇主办的海丝之路龙舟争霸赛,当年池店镇溪头村带队队长朱金培仍然记忆犹新。
2015年、2016年,池店镇在晋江市体育总会指导下,连续两年在百信御江帝景内湖举办海丝之路龙舟争霸赛。2016年,有16支龙舟队伍参加比赛,溪头村是参赛队伍之一。
“得知要举办龙舟赛,大家都很兴奋。我们立即在村里招募队员,仅半天时间就招募了12名村民。”朱金培回忆,在比赛前一周,大家每天抽出2个小时进行训练,“虽然我们是业余队伍,年龄上也不具有优势,但大家参与热情高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还将龙舟赛获得的2000元奖金,买了十多份大米、食用油等作为端午礼品,送给村里的困难老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