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艳
日前,“明葵·2023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在晋江召开。会上,互太(番禹)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体系管理办公室主任马建华围绕会议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印染企业要做好碳核查及碳排放管理。
马建华以一系列碳减排大事件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减碳形势与政策,并讲解了做好碳核算的方式。“首先,我们要了解印染企业碳核算的边界。”马建华介绍,组织边界一般根据“营运控制权”设定,包括生产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和生产辅助性的支持设施,如污水处理车间和能源供给的发电、供汽车间等。同时,按照排放状态,碳排放源可分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及温室气体的其他间接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盘查及核算是一项既有难度又简单的工作。”马建华说,简单在于各相关方对于企业温室气体的核算要求都有自己的核算规则,企业只需根据要求将自己统计的数据提供或填报给相关方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其对于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包括来源及可追溯)有很高的要求。难度在于排放范围、排放源的确定和各排放源、排放因子的选择。对此,他建议各企业可以依照“GB/T32151.122018《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盘查及核算。
“2021年,我国将电力企业正式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今年,广东省即将纺织行业纳入广东省碳市场中来,这应该引起印染企业的关注。”马建华说,不仅如此,如安踏等诸多服装品牌还在减碳、节水、再生能源占比等方面设有目标,并加入了“科学碳目标倡议”。“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已经有142个品牌承诺实施科学碳目标,这些品牌会逐渐对我们做强制性要求,逐渐淘汰一些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供应商。”
马建华认为,印染企业要抱着一个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来面对当前的减排形势。如开展碳盘查、核算,摸清自己的家底;积极运用一些先进的节能装备和技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使用相对清洁能源;购买绿电;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改进工艺,过程减排等。
“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发展最早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也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水耗行业。”马建华说,尤其是传统棉型织物的前处理过程,水和蒸汽用量大,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未来将难以满足双碳战略的发展要求。“开展少水低碳技术攻关,加快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是纺织印染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