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施珊妹 董严军) 昨日,明葵·2023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在晋江举行。
大会以“绿色联动 聚力共赢”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晋江市染整行业协会承办。
会上,全国印染专家紧紧围绕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问题,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推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晋江染整影响力辐射全国
记者了解到,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是印染行业的品牌会议,聚焦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自2006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六届,今年首次在晋江举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表示,晋江作为全国印染行业典型的集聚区域之一,是我国印染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晋江市染整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晋江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为晋江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晋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去年印发了《晋江市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方案》,从顶层设计上搭框立架、建章立制,为晋江染整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持续推进整合提升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这都充分体现了晋江各级政府对纺织印染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迄今为止,晋江已集聚了近200家印染和面料后整理企业,除满足本地纺织鞋服企业配套染整加工需求外,销售网络还延伸辐射各地纺织主产区,在境内外纺织业界都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当前“科技、时尚、绿色”已经成为国内染整行业发展趋向,晋江也积极从节能改造、工艺创新等方面着手进行节能环保提升,目前单取得工信部印染行业规范条件认定企业的就有7家,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获评18个国家级、25个省级绿色制造示范荣誉。
印染行业低碳转型
迫在眉睫
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李陵申表示,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纺织行业实现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根据《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2021年,在统计的42个工业行业中,纺织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居第一位、第四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印染是纺织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核心所在,随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越来越少,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更趋严格,污染物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印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李陵申建议,积极建立清洁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纺织全产业链低碳循环发展。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的原则,强化产品绿色设计,持续提升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以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强化源头防控和工艺改进,推动水、气、固体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园区,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推动园区能源梯级利用、废物综合利用、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践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定位,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全过程,建设绿色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此外,他建议加快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行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减污降碳对行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印染企业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要求和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总抓手,充分挖掘清洁生产潜能,提升减污降碳协同能力。
绿色发展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地位
印染在纺织产业链中承上启下,是维护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纺织品服装品质和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印染行业是典型优势产业,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行业长期稳定发展受到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处长纵瑞龙认为,印染行业必须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道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地位。
“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不是抓住某个环节或者少数企业就能实现的,应该全面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纵瑞龙建议,要强化源头减量,严格落实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控要求,减少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的使用;要减少污染排放,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推广减污工艺和设备,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加大少水无水印染技术装备研发推广;要加大末端治理,推广先进适用环保治理装备,提升废水治理水平。
纵瑞龙大力倡导纺织品服装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印染行业要加强消费趋势、技术装备、标准规则等系统研究,广泛开展绿色衣着消费宣传,推广应用绿色纤维、高效节能印染、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衣着制品,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