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确定按哮喘进行规范化治疗,他真就哮喘了?”每年从2月份开始,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不少孩子出现反复咳嗽、反复喘息,有些同时伴有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有些儿童没有咳嗽、鼻部症状,只出现胸闷、长吁短叹。
在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近三四个月的儿童呼吸专科门诊中,有半数以上的患儿表现为慢性咳嗽、反复鼻部症状,其中不少诊断为哮喘或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R)。在此,儿科医生张小文提醒,若患有哮喘,没有及时有效对症治疗,可能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和鼻窦炎发生。
小儿哮喘急救成功
案例
5岁的小韵(化名),活泼可爱,但自小就有各种过敏表现。比如,皮肤干燥常瘙痒抓挠,季节交替或存在温差时易打喷嚏、流鼻涕,反复咳嗽更像是“家常便饭”,受凉感染后还会出现反复喘息。此前,小韵在咳嗽期间也出现过3次喘息,偶尔出现气促,但精神状态较好,病情不重,一般在诊所雾化和口服几天药后就恢复如常,为此家人就没太在意。
日前,小韵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在家附近的医院口服药物治疗,但孩子在咳嗽、发热4天后的夜间突然气喘不止、汗多、疲惫,家长急忙携患儿到安海医院急诊就诊。经急诊医师评估,考虑小韵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也就是小韵的支气管出现了痉挛导致气道狭窄至呼吸困难。医护团队当即在1小时内给予其三次氧气驱动雾化和点滴输入抗炎平喘药,1小时后,小韵症状明显缓解。
需遵医嘱规范治疗
建议
诊疗结束后,小韵爸妈见小韵已经好很多了,便拒绝拍胸片评估并坚持带药回家观察,临走前再次询问医务人员“我小孩确定是哮喘?”。2天后,爸妈再带小韵到院,此时小韵发热已退,但仍咳嗽、气喘,伴流涕、鼻塞,拍片提示其存在肺气肿、局部斑点状肺炎表现。
经沟通后,小韵被收入院,经规范治疗5天后好转出院。“我们主要是告知其父母需规律用药,并做好定期复诊评估。结果半月后,孩子就诊门诊,只见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再次出现气喘、咳嗽。询问后才得知小韵在出院3天后,爸妈就给她停了所有药物,表示没症状了就不想再让孩子吃药。”张小文坦言,这也是很多家长存在的误区。
其实,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只能控制不发作、少发作或减轻发作程度,并不能治愈,需长期、规律、个体化治疗,定期随诊和评估,才能控制气道及鼻黏膜炎症反应,减轻敏感度。一番沟通后,小韵爸妈听后若有所思,这才接受了孩子需要坚持用药的事实。一周后再复诊,症状未再出现,1个月后复诊,控制良好,目前小韵仍在定期随诊中。
家长不宜自行用药
提醒
张小文表示,很多家长都难以接受哮喘这个诊断,总觉得哮喘治不好,治了也没用,甚至认为是“不治之症”,就像小韵爸妈一样,一般需要经历“怀疑、抗拒、接受、配合”这样的过程。其实,哮喘就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为主要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方能缓解。
“但一些家长意识不强,容易忽视病情。目前有观点明确指出成年后肺功能不好,跟儿时咳喘控制不好是相关的。”张小文坦言,值得关注的是,哮喘虽不能治愈,但它完全可控制,建议规律、规范用药。病情控制良好的哮喘患儿可正常参加体育运动,但要注意热身,避免在哮喘未控制和急性发作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