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
小雨伞撑出大世界
晋江经济报编委 李剑锋
春雨贵如油,好伞不难求!我手上的雨伞来自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期,我们来夸一夸伞都东石。
今日,2023年全国制伞业高峰会议在晋江举行。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晋江制伞行业通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优的发展历程。目前,晋江制伞行业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伞具制品和制伞原辅材料的生产和出口集散地,拥有制伞企业超400家,从业人员超5万人,年产成品伞近6亿把,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三把伞,就有一把是晋江造!
无中生有——1982年,东石镇梅峰村的蔡氏三兄弟,率先在村里兴办“梅峰来料加工厂”,这是“太阳城”的前身。从来料加工起步,东石镇有了第一家制伞工厂。1986年,引进台资企业富兴公司。这家被称作“伞业黄埔军校”的公司,先后走出了100多位制伞企业老板。“淋过雨的人,总想着帮人递把伞”,这有力推动了东石制伞业的快速发展。
从有到全——2005年前后,冷轧带钢生产线的投产,牢牢抓住了制伞业发展契机,自发补链、强链,开启了东石制伞业新一轮腾飞。
从全到优——凭着敢拼敢闯的勇气,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反应,东石伞业在上世纪90年代打开了外贸之门。1995年,恒顺洋伞公司创立“梅花”品牌,并开启了东石伞业自主品牌外销之路。2003年10月,东石镇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伞都”称号。
优中升级——主动求变,在工业设计上不断发力,积极拥抱智能制造。2018年科创平台的创建,以及2020年制伞业首家智能工厂的设立,都推动了晋江伞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可以说,晋江伞业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第一,晋江作为沿海城市,具有港口优势,海上交通运输便利;第二,晋江具有原料配套生产到设备研发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雨伞生产到销售环节的高效整合;第三,晋江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伞具产业技术创新的高地,目前,市面上超过90%的三折自开收伞和玻璃纤维成品伞均来自晋江;第四,晋江具有强大的品牌力,制伞业全国6个中国名牌,晋江占了5个。
去年,晋江伞业总产值超过了150亿元。今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中国伞都”必将撑起一片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