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本报推出《白茶日渐火热 选购别踩这些坑》报道后,引起广大茶友关注,不少茶友纷纷表示,市面上茶叶种类繁多,消费者要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的茶呢?为此,国家一级评茶师、晋江铁观音茶王赛特邀评委林时贤作分享,感兴趣的茶友千万别错过!
根据茶类不同来饮茶
在林时贤眼中,消费者饮茶要根据茶类的不同、人的体质、时间的不同来喝茶,这也叫作看茶喝茶、看人喝茶、看时喝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归经,入心、肝、脾、肺、肾脏。阴中之阳,可升可降。”其实,六大茶类本身有寒凉和温和之分。据相关资料记载,绿茶是不发酵茶,它富含叶绿素、矿物质硒,所以性凉、微寒。白茶是微发酵茶,性凉,存放后的老白茶跟新的白茶会有所不同。黄茶是部分发酵茶或者后发酵茶,性味也是寒凉的。乌龙茶就是青茶,大部分属于半发酵茶,性平,属中性茶。红茶属全发酵茶,比较温。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性温和、滋味浓厚、回甘,刺激性不是很强。
六大茶的分类是根据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分出来的。从中医角度,可以把六大茶类分为凉性、中性和温性。如果再细分,普洱茶和乌龙茶还可分成不同的品性,像普洱茶里的生茶,它其实是按照绿茶的工艺制作的。林时贤表示,普洱生茶在五年之内应该就是凉性茶。5到15年这段时间,属于中性茶。超过15年的,它就变成温性茶。当然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原料、时间节点未必分得这么清楚。另外,乌龙茶因为种类太多有轻度发酵的、中度发酵的、重发酵的,那轻发酵的乌龙茶,比如像台湾的文山包种,还有轻发酵的铁观音,它是偏凉性的。重发酵的乌龙茶,比如大红袍武夷岩茶这一类,它就变成温性茶。
如何分辨茶适合自己
那从现代化学的角度又是怎么分类的?主要是根据茶叶中的两类物质来划分的:一类是茶多酚、一类是咖啡碱。依据这两类物质在茶叶中的存在状态不同,对茶叶进行分类。绿茶我们叫作不发酵茶,茶多酚就保持它原来的状态。儿茶素没有结合,它就是凉性茶。做成红茶以后,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充分结合,变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所以它就变成温性茶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茶多酚如果没有被氧化,也就是茶叶没有发酵,是凉性的。茶多酚如果已经氧化了,也就是茶叶有部分发酵,那就变成中性或温性茶,另外,我们在成分里了解到咖啡碱,它在茶叶里有两种存在状态,一种是游离状态的,比如绿茶里它是游离状态的,还有一种是络合状态的,像红茶、普洱熟茶里就是络合状态的,咖啡碱如果是游离状态的,茶就是凉性的,如果咖啡碱络合状态,它就到中性或温性。
如何判断茶叶是不是适合自己喝?林时贤觉得主要是看饮茶后身体是否出现不适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如果你喝了茶,肚子会不舒服,或者要去上厕所,那就表示茶对你是不适合的。有些人喝绿茶会拉肚子,就表示你体质可能是凉性的,那你需另一种茶了,还有你觉得喝茶后睡不好觉,或者出现头昏、茶醉,那表示可能喝的太浓了,泡淡一点或者换一种茶。如果你喝某种茶,感觉身体很好,而且平时不容易感冒,精神非常好,那你可以长期喝这种茶。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去喝茶。我们前面了解到的六大类茶发酵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发酵程度的轻重,我们可以这么排列: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从抗氧化延缓衰老角度,就发酵程度越轻的茶,效果会越好。从调节代谢功能角度讲,比如说对痛风、降血糖的效果,就是发酵程度越重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