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怡方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花香能醉人,茶香能醉人,酒香能醉人,却不知书香亦能醉人。
我自幼对书籍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只要闻到书本上的油墨味,内心就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深深地被吸引以至于痴迷,至今步入老年时光仍然是欲罢不能。记得上幼儿园时,我对小人书(连环画)感兴趣,经常在放学的路上走着走着就拐进出租小人书的书店,仰头逐一浏览那些贴在墙壁上的一张张小人书扉页,常常流连忘返。有一次甚至偷偷省下家里给的喝豆奶的分币,放学后去出租屋内过了一次眼瘾,不料回家后被同班同学告发,受到母亲的一番责罚。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开始在星期天趁父亲去单位加班,悄悄拿着凳子叠在椅子上,到书柜里翻找他的藏书,《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城春秋》《红岩》等一些小说都是在这一时期阅读的。在暑假期间,我也喜欢到外祖父家,因为那儿有不少书籍,常常在翻箱倒柜之后,我翻出《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书籍,躺在古厝客厅的竹摇椅上,一看就是一整天。
初中时期回到泉城,节假日最喜欢逛新华书店,有时候一待就是大半天,内心感觉到与书为伴,闻着书本上的油墨香,就是一种天大的享受。后来有了父亲的支持,我开始购买了《金光大道》《艳阳天》《李自成》《十万个为什么》等一些书籍,这也打上了当时的时代烙印。还有就是向同学借阅的书,有时候为了第二天下一个同学要接棒,乃至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通宵达旦地看,《红与黑》《基督山伯爵》《红楼梦》《封神演义》等“大部头”都是在这一时期啃完的。上山下乡以至上大专时期,更是我对书籍的兴趣高峰期。这一时期,我的兴趣爱好更广泛,从文学作品到社会科学书籍,只要是能到手的,都如饥似渴地翻阅。除了书店,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也是我情有独钟的地方。吸引我的,仍然是那一柜柜散发着淡淡书香的书籍。
参加工作以后,有了薪酬,我如鱼得水,但凡有点儿积蓄,最喜欢的就是购买书籍。《辞海》《说文解字》《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中国通史》等,还有《静静的顿河》《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名著都是在这一时期入手的。退休之后,闲暇也弄弄笔,写些豆腐块文章向报社、杂志投稿,而且对网上购书开始乐此不疲,例如之前向人借阅过的《白鹿原》,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收入囊中。
一路走来,众多书籍陪伴着我,犹如良师益友,在少年时代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爱好;在青春时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从事语文教学的时期,丰富了我的积累,让我在工作上得心应手;在从政之后,又让我如履薄冰、克尽职守地踏实工作。一路走来,书香常伴,书籍给我动力,给我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许多年轻人对书报不屑一顾,整天抱着手机看,而我却仍是独爱书籍,喜欢它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油墨香,这是一种平常人领略意会不到的醉人芳香。我常常在阅读之余,贴近书页,贪婪地呼吸,嗅到那股油墨味,犹如与老友相拥,异常兴奋。
而今,我的书房里满满是书,卧室里、书架上是书,床头柜上、枕头边上还是书。在书的海洋里享受这醉人的书香,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