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冬去春来,白天温度的逐步升高,在日常生活中,冰箱的使用率更高了。电冰箱是居家食品保鲜的好帮手,给我们的家庭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电冰箱并非食物安全“保险箱”。晋江市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林利平提醒,虽然电冰箱对食品有防腐保鲜作用,但许多微生物仍能在冰箱内生长繁殖。
微生物仍能在冰箱内繁殖
相关资料证实,许多微生物仍能在冰箱内生长繁殖。虽然绝大多数存在食物中的细菌属嗜温菌,在电冰箱的低温环境下生长受到抑制,但并没有被杀死,只不过是生长速度变缓。潜伏的病菌会伺机大量繁殖、兴风作浪,使保存的食物发霉、腐败变质。尤其是冷藏室,里面温度通常为0℃~5℃,这一温度正是一些低温菌、嗜冷菌的适宜生存条件。比如:小肠菌是一种低温性菌,适宜在低温下(4℃以下)和在生菜中生长,因此电冰箱就成了小肠菌的理想繁殖场。冰箱里存放的蔬菜瓜果如果直接生食,小肠菌有可能乘机而入,成为猖狂的致病菌,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肠炎症状。
此外,耶尔森菌是一种典型的嗜冷菌,在0℃~4℃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最为迅速,且毒性增强。水果、蔬菜、鱼虾和肉类食品易被耶尔森菌污染,食用前如未经消毒或加热处理,食用后就容易生病。患者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肠胃道症状,偶尔还可引起肠道外症状,严重的可引发败血症。
甲肝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这种病毒对寒冷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在-20℃的低温条件下仍有生存能力。真菌(或称霉菌)同样能在冰箱内生长繁殖,常可在冰箱冷冻机排气口处及米饭、馒头、面包等谷类食物上生长。另外,霍乱弧菌、流感病毒、乙脑病毒及蛔虫卵等,也能在冰箱内存活很长时间。
如何用好冰箱?
既然电冰箱不是“保险箱”,那么,从卫生防病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该如何用好冰箱呢? 林利平建议。
1.建议保持冰箱清洁卫生。经常用冰箱清洁剂或洗洁精擦洗冰箱的门、搁架、内胆等部件。间隔1~2周用新洁尔灭等消毒杀菌剂对冰箱进行喷雾或清洗。洗后半小时再用清水擦净并拭干,以保持冰箱的清洁卫生。但不要用洗衣粉、去污粉及汽油擦拭。
2.建议放入的食品要洗净。放入冰箱内的食品必须是清洁干净的。水果、蔬菜及其他生食品洗净、沥干后才能放入。生鱼及鸡、鸭类应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后,方可放入冰箱。
3.建议分门别类存放食品。比如,生食和熟食不要保存在一个容器内,生的蔬菜、水果和生肉、鲜鱼等要用食品袋和保鲜纸分别包装,避免相互接触,以防串味及细菌交叉污染。熟食食用前要回锅加热;瓜果、蔬菜在生吃前要洗净,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4.建议存放食品不宜过多。冰箱内的食品放置要有一定空隙,不要紧贴冰箱左、右壁及后壁,以利于箱内冷风的流动。尽量减少开冰箱门的时间及次数,减少外界热气进入。冷藏食品取出时如发现有发霉、腐败变味就不应再食用。
此外,从冰箱内取出的冷饮、冰冻饮料、水果、食物等应在室温下稍放置后再食用,避免突然受冷饮刺激引起胃痛、肠炎、腹泻,或使原来患有的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病情加重,老人、小孩尤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