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些行为你有吗

移动支付安全使用指南公布

本报讯 “填写问卷留下银行卡号、证件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在街头扫描二维码”“变更移动支付绑定的手机号后没有通知银行”……这些行为,你是否也曾有过?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此次大调查活动从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风险意识等多个维度呈现2022年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整体情况,并提出风险防范相关建议。

研究报告显示,移动支付整体继续稳步发展,数字场景与人民生活高度融合。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常用场景接近11个。伴随数字支付场景持续下沉,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对移动支付的依赖度持续增长。此外,线下实体店、线上综合电商、公共事业缴费、外卖点单场景也表现活跃,自助售货机、直播购物、社区团购等新兴场景呈现快速增长。

移动支付的使用在老年群体中加速普及。研究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超七成的人会在日常消费和公共事业缴费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54.2%的老年人会进行网络购物。多数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的适老化改造已初见成效,高龄群体的消费生活更加丰富和便捷。

“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换新手机时不解除银行卡及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个人防范意识相对较低,不良行为高于平均水平。

电信诈骗问题依然严峻。从类别看,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电信诈骗,其中约1/3的群体财产遭受损失,平均损失金额为2759元。在各类型的电信诈骗中,收益回报类诈骗的发生率最高,为17.7%,其中,“兼职刷单受骗”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情感爱心类诈骗,有15.7%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例如“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多以25岁以下年轻学生群体为目标。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