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 吴慈航(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海丝校区)
“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30名小记者站在田地里,一边哼唱着耳熟能详的儿歌《拔萝卜》,一边拽住萝卜缨,用力往外拔。三下五除二,一个个萝卜就“现身”了。
如此欢乐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出现在小记者研学活动中。11日,晋江经济报组织小记者走进东石,探秘被称为“中国芯”的“禧红202”胡萝卜,体验拔萝卜的快乐。
今年是兔年,能自己动手拔萝卜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来到梓源农场,一片绿油油的萝卜叶映入眼帘,一股充满生机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式体验前,晋江市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支部书记彭雪娟向我们讲解了“禧红202”的由来、种植、挑选要领等。现场不少小记者都对“禧红202”有所耳闻。据了解,“禧红202”胡萝卜属水果型,可果蔬两用,口感清香甘甜、细腻少渣,尤其适合榨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了解了“禧红202”后,大伙儿对拔萝卜更为期待了。老师告诉我们,萝卜生长在泥土里,有浅有深,所以拔萝卜既要力气,也要巧劲。话音刚落,我们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行动起来。我寻觅了一处萝卜地,挑选着心仪的萝卜,然后蹲下身子,用力拽住萝卜缨往外拔。一开始没掌握好技巧,拔得有些吃力,后来渐入佳境,一个、两个、三个……大家齐心协力,拔出的萝卜堆成了小山。
“不愧是‘禧红202’,这胡萝卜不仅块头大,看起来也很好吃,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带回家和家人分享了。”“快来看看我拔的萝卜,有一股香味。”……我们互相晒起了自己拔的胡萝卜,田地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拔完萝卜后,我们还前往梓源农业胡萝卜文化馆参观。在这里,我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参观,了解晋江胡萝卜发展史,也学习到了很多与胡萝卜相关的知识,收获满满。
当天,除了邂逅“禧红202”,我们研学的足迹还延伸至东石镇塔头刘村乡村记忆馆及虎啸塔。其中,在乡村记忆馆,我们聆听了塔头刘村的村情村史、红色印记、慈元文化节、家风家训、支柱产业、乡村建设等,感受到了这个村庄丰富的文化。行至虎啸塔,又是另一番风景。伫立于海岸上的虎啸塔有五层之高,讲解员告诉我们,虎啸塔又名慈元塔,它见证了东石古港的繁华和革命老区村塔头刘的沧桑巨变。如今,虎啸塔已成为塔头刘村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灯塔,引领村民传承文脉、奋勇拼搏、自强不息。
小记者感言
这样“沉浸式”的体验对我而言非常宝贵,让我感受到乡村之美,也深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一个好学生,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黄彦汐(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
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了解了许多有关塔头刘的历史与文化,知道了闽南房院的不同装饰与意义。而这都要感谢小记者站,让我们有了这次近距离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李孟瑶(晋江安海西安小学)
此次拔萝卜活动,我们满载而归。“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拔出来的每一根萝卜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就是对农民最好的感恩。
朱钥铃(晋江池店溜滨中心小学)
我在本次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学习了很多知识,还拔了胡萝卜带回家和家人分享,真是一次非同一般的研学呀!
黄祺涵(晋江东石金山中心小学)
我拖着一大袋胡萝卜回家,开心地和家人分享,妈妈夸这些胡萝卜真是太新鲜了。于是,我帮忙削胡萝卜皮,妈妈把胡萝卜和苹果一起榨成汁,我和弟弟一人一杯,真是又营养又美味!
褚歆卢(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胡萝卜地一眼望去,绿油油的,让人看了心情很舒畅。老师教我们把萝卜的叶子抓住,再用力往上拔。就这样,我照着老师的方法,很快拔了一整袋胡萝卜。
曾柏泽(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红彤彤的胡萝卜像一个个俏皮的小娃娃,我内心极有成就感。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满身泥泞,换来的是丰收与喜悦,愿2023年像胡萝卜般红红火火!
张若涵(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
虽然现在是初春,气温较低,但大家仍拔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这次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农业的成果。
周文晞(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