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闽南传统观念里,过完这一天,农历新年才算真正结束。但在晋江企业中,车间里的机台却早已开足马力动起来,一股“时不我待”的气息弥漫在晋江这片热土上。
赶早,这是今年晋江企业给出的答案。三年疫情,让很多企业的生产运营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打乱了他们原有的谋划。如今,生活回归常态,他们拿出了态度:用更饱满的热情,抢回耽搁的时间。
这也是融入晋江人血液中的拼搏基因。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晋江给予外界的,永远都是一副“坐不住等不起”的形象。不管顺境逆境,只要看到些许机会,他们便会先人一步,全力出击把握机会。也正是因为这种“坐不住等不起”,创造了晋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奇迹。
赶早,是一种态度,更需要相应的能力匹配。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我们欣喜发现,尽管刚开工,但不少企业的产能已经拉满,订单更是排到了几个月后。能够先人一步获得订单,得益于这些企业在过往的三年中,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新。或是生产上的智能化改造,或是在产品端的推陈出新,或是在组织架构上的深度优化,在疫情三年中,晋江企业并没有“躺平”,而是趁机夯实基础强化自身。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比拼硬实力的时候,拿下订单。
企业主动出击,党委政府走在前头。连日来,从省里到泉州再到晋江,各级党委政府都给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于晋江的民营企业而言,如今正迎来切切实实的发展良机。如何抓住良好机遇,实现从“开门红”到“全年红”,是接下来企业家们谋划的重点。
世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