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大明醇儒:蔡清传》读后

蔡文献

由蔡飞跃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明醇儒:蔡清传》日前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谨表祝贺!

蔡清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泉州人,成化十三年(1477)福建乡试中解元,成化二十年举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南京国子监祭酒。他为官时关心民间疾苦,颇有政绩,得到时人称赞。逝后谥号“文庄”,赠礼部左侍郎。

蔡清一生致力理学研究,继承和发展了朱熹学说,为明代朱熹的主要传人之一,主要的著作有《易经蒙引》《四书蒙引》《蔡文庄公集》等。他热心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人才,其门生遍及全国,皆以理学闻名于世,其中陈琛、易时中等都成为一代名家。清雍正二年(1724)蔡清从祀孔庙,泉州籍儒生仅他获得这项荣誉。

遗憾的是,目前关于蔡清的著述,主要偏重于学术研究,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比较完整记录描述这位大儒生平的人物传记。作为知名文化散文作家,蔡飞跃一直在考虑如何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蔡飞跃是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除了要负责协会的组织、服务工作和个人写作外,还执行主编过多部文学作品集和文学期刊,在现实中他难于真正做到远离尘嚣,但他却以“闹中取静”方式来进行创作。有时在参加文学活动中,甚至是聚会时,只要来了灵感,他都可以一个人坐在旁边,拿出手机将一段段文字记录下来。蔡飞跃的写作状态之所以能够“旁若无人”,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相关。他是土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三十多年前,他前往非洲贝宁共和国参加援助建设,也是省内多个重点工程建设的参与者和主持者。在那些嘈杂的建设场所,为了文学创作,蔡飞跃闹中取静的写作习惯就这样练成了。

力争写好这部《大明醇儒:蔡清传》,是蔡飞跃近几年来最大的心愿。为了能够更加生动、准确、多方位地叙述蔡清一生的闪光履历,他多次走访蔡清故居、蔡清祠等,哪怕只是一点点相关的传闻,他都不会错过甄别。为了了解蔡清的一生历程,他还查阅了60余份蔡清相关资料及20余篇相关文章,阅读量达上千万字。

在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蔡飞跃紧紧抓住每一个重要节点并构建出整体骨架,使之成为全篇的脉络、根基以及创作的基石。有了蔡清这样一位鲜活的人物定位之后,蔡飞跃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尽可能还原传主的思想内涵、人文情怀,尽量避开人物传记常常出现的“标本化、概念化”等通病,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客观地去表现,并增加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在酝酿、收集资料近两年之后,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创作初稿,又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反复修改,单单打印校对稿就达7本,共2000多页,其余草稿不好计数,可见其创作过程是何等的艰辛。

默默耕耘后,终于迎来丰收的金秋,多达26.5万字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明醇儒:蔡清传》已进入读者的视野。蔡清的优秀品格值得后人学习与效仿,相信此书出版后,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蔡清、了解泉州,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也是我祝贺《大明醇儒:蔡清传》出版的理由。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