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颜雅) 昨日,本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抗阳’体验交流”策划“组合拳”,推文《首批已转阴!“抗阳”体验请您留言交流……》及视频《阳了别慌!听他们说》引发网友热议。截至记者发稿时,该策划留言达上千条,总阅读量超6.5万,点赞转发量突破1500人次。
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落地后,随着疫情的发展,网上声音越来越“多样”,不少晋江市民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了“恐阳心理”。“阳了会很难受吗?”“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晋江目前感染的人都是什么症状?”……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有读者在问。
为了回应读者关切,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护,本报推出“‘抗阳’体验交流”策划,结合本报两位记者“阳康”的经历,通过现身说法,缓解大家恐慌情绪,让大家学会科学防疫;同时,开放留言区,让网友倾吐心声,表达诉求,搭建平台和通道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在推文和视频中,本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傅健、林宜男均分享了“中招”经历。
“知道自己有很大可能会感染,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在12月18日,新冠症状开始在我身上发作,主要症状为高烧、背部肌肉酸痛、拉肚子、口干口苦。”傅健说,“我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了社区家庭医生。在说清症状后,医生回复,我目前的状况是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多补充VC。”他也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感悟,“如果无法避免被感染,我相信,只要科学对待,休息好、心态稳,就可以很快康复。”
林宜男介绍,她是12月15日在家自测抗原阳性,主要经历了38.2℃高烧、全身酸痛、乏力、嗓子干等症状,全程没有吃退烧药,目前是流鼻涕和鼻塞、咳嗽。“其实,真正难受的是头两天,全身酸痛感比较强,但没有想象中可怕,只是感觉比较累。建议大家可以泡泡脚,可以大大缓解酸痛感。”
“阳了都没啥症状”“昨天我双手插兜,不知什么叫对手,今天我双手抱头,痛得我不知怎么出口”……两位媒体人的分享,引发网友纷纷“跟帖”。从大家幽默式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与其惴惴不安、不如坦然面对。正如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所说:保证休息,增强营养,精神愉快,不要有压力,这几条比吃药更重要。
亲爱的读者朋友,即日起,本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继续开通“#晋江‘小阳人’的特殊时光”话题讨论。无论你是“阳过”“阳康”,还是“未阳”,欢迎扫描右方二维码,分享你的亲身经历、抗“阳”经验,一起温暖互助,沉着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