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宸睿(晋江安海成功中心小学四年1班)
柔和皎洁的月光笼罩大地,屋内的点点灯光与月光交织成一片。我惬意地坐在窗前,手里捧着一张已完工许久的国画,想起那一年为了国画而奋斗的日日夜夜。
那是个夜晚,国画教室里,我手执一管狼毫,蘸上石青,点、竖、压……转眼间,一幅青青草原便出现在宣纸上。望着几乎成型的画,我抬起头,长舒一口气,说:“终于只剩绵羊了!”我先把整个笔头按进墨盘中,在墨盘边缘刮掉多余的墨汁,一提,一按,羊头便在宣纸上显了形,轻、重、轻……一对羊角便出现在眼前。一番“操作”后,终于到了画“羊背”这最惊心动魄的环节。胜负的关键在于“羊背”,我的心揪成一团。我深吸一口气,再次蘸墨,从羊头处缓缓延伸。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手一滑,图上多了不和谐的一笔。数天的心血竟付之一炬。瞬间,我的心跌到谷底。
我赌气地一把甩掉狼毫,趴在桌上大哭。
“宸睿,无论做什么事,欲速则不达!多练习几次,熟能生巧。”老师的话回荡在我耳边。
我只好从头再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但每次都在不同环节“跌倒”,我有些苦恼,也许我就不是画国画这块料,放弃吧!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温柔的教诲声传入耳:“宸睿,达·芬奇画了三年的鸡蛋,你才画了一个晚上就想放弃吗?画画是需要灵感和练习的。画多了,技术熟了,自然就出作品了。这一画是关键的一笔,你多练几次,自然就找到感觉了。”话音未落,他便拉起我的手,在画上添补几笔,羊背似乎有了灵性,我也仿佛触碰到了国画的风韵。
我再次抽出纸,一次又一次不懈地练习,终于在画完第一百张宣纸的那一刻,我悟到了那妙不可言的感觉。
又是一个星期六,我手执狼毫,注视着眼前的宣纸。狼毫不停地扭动着身躯,灵巧欢快地在纸上跳着美妙的旋转舞。当我在宣纸上画上了最后一只羊,我终于成功了!我嘴角不禁微微扬起,露出浅浅的酒窝,一股自豪之泉在心中荡漾。
指导老师 吴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