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春 通讯员 肖玉蓉
近日,在晋江东石镇萧下村党校,一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给萧下村党员、群众带去了党的“好声音”。这是晋江市东石镇把党校、党课办到党员“家门口”,提高党员党性教育的一个缩影。
据悉,今年来,东石镇结合打造“仁和之乡·书香小镇”,深入实施基层党校提升工程,面向全镇3354名党员,“一班一策”开设理论学习“固磐石”锤炼班、基层治理“领头羊”研习班、业务骨干“硬铁军”培育班、年轻干部“育良苗”孵化班、地方文艺“仁和风”涵养班等5类党性教育课堂,并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学习培训等方式,扩大党性教育受众面,受众人数超3万人次。
小微阵地多
学习“近距离”
一边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散发着阵阵书香,一边是热烈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的场景。
近日,在东石镇皮囊书屋,东石镇党校地方文艺“仁和风”涵养班的学员,围坐在一起,重温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论述,结合自身学习、创作、教学等工作、生活实际,展开了学习、讨论。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这样的学习场景,在东石镇党校各“小微”阵地组织开展得生动热烈。
“今年来,我们通过资源整合,以‘大阵地+小微阵地’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提升教育平台,让党员学习更加‘近距离’。”东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方面,东石镇强化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仁和大讲堂”的阵地建设,升级了古寨“晋江经验”馆、增设了党校理论研讨室等场所,丰富了大型培训、交流研讨、参观学习等教学功能,进一步做强镇级党校品牌。
另一方面,东石镇推动村级、非公企业党校试点建设,在萧下村、优安纳公司等地建设了2个党校试点,同时,串联起皮囊书屋等9个乡村微图书馆,建设一批各具特色、覆盖面广的小微共享教学基地,让基层党校阵地从“1”到“N”转变,带动机关干部走出去学、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学、企业党员在生产一线学。
教学有特色 声声入人心
基层执法,如何避免“不懂法”带来的风险?如何善用“枫桥经验”,以“法、理、情”融合做好群众工作?如何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工作?……在东石镇党校开设的基层治理“领头羊”研习班上,东石镇机关部门骨干、村(社区)主干等,通过一堂堂主题鲜明、知识技能“含金量”高的课程,不断进行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充电”。
教学内容有实用性,让学员能够学以致用,是东石镇党校课程的特色之一。
记者了解到,结合党员干部的学习、工作实际需求,今年东石镇党校共开设了70多场课,涵盖政治理论学习、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并通过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模拟式教学,引导党员干部提升政治思想认识、拓展经济文化视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与此同时,东石镇党校还将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乡贤人才、身边榜样、离退休干部、本土文艺作家等纳入讲师队伍,建立一支“先进典型+乡土人才+产业带头人”的实用型“土专家库”,着力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创新发展路上的领头雁、推动乡村振兴征程上的生力军。
“他们善于用大众喜欢听、喜欢看的方式讲党课,让基层党课更加‘声’入人心。”东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老党员王文良、本土作家张百隐等,就是讲师队伍中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员。
培训分众化 质效再提升
不同群体,有不同班次。今年来,东石镇党校通过“量身定制”课程,以精准化、分众化,不断提升学习培训的质效。
今年9月,在优安纳党校成立后,针对非公企业党员特色,一场场红色车间微党课、非公企业“党建+人才”政策宣讲、“党建+伞业行业”活动等,走进优安纳,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党员、伞业行业非公企业党员和职工共同参与,有效扩展了学习教育的范围和效能。
11月,在东石公园,一场新老网格员交流活动,吸引各村(社区)19名“95后”青年网格员参与。现场,经验丰富的网格员们化身“讲师”向青年网格员分享了网格工作经验。这场走向户外的学习活动,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网格业务的交流学习,提高了协作意识,加强了网格员队伍建设。
面对全镇3354名党员的不同学习需求,东石镇党校共设置了5类课堂,突出培训分众化,让学习更高效。
而针对流入党员,东石镇党校还通过“讲学+送学”的方式,定期联系、推送学习资料给流入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则采取结对模式,建立关怀课堂,开展上门送教材、送党课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