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亲子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你家娃会说闽南语吗

专家支招: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

苏达娜

近日,市民林女士很是苦恼:“自从家里的娃上了小学后,回家一开口就是说普通话,几乎把原先说得很溜的闽南语抛之脑后。”对此,咱厝不少家长深有同感。那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营造学习闽南语、开口说闽南语的环境呢?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业务部门负责人、晋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江民谣》成员苏达娜老师,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干货。

“孩子不愿开口说闽南语怎么办?”

家长热议

闽南语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方言之一,被誉为带有多种古代中原官话元素的语言“活化石”。随着闽南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让孩子从小开口说闽南语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小插曲”。

“前些年,我并没有让娃从小说闽南语的意识,两个女儿在家里都是说普通话,现在她们基本上没办法说成句的闽南语,只懂得简单地说一些词汇,比如‘稀饭’‘包子’等。生了老三后,我便有意识地教孩子说闽南语,现在孩子开口基本都说闽南语。”家住梅岭街道梅龙小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有了前后的对比后她发现,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很重要,而家里的语言氛围也起关键作用。

然而,市民林女士却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跟孩子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在孩子上学前大家都是跟她说闽南语,但上了幼儿园以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都和老师、同学用普通话交流,回家后即便我们跟她说闽南语,她也是用普通话回应。”林女士说道,刚开始她还会有意识地给予孩子纠正,但有时候刚说到兴头上突然被打断,孩子就会闹脾气。甚至,有时候家长也会被“带偏”,把闽南语抛之脑后。

“为孩子营造学习闽南语的环境”

园长建议

对此,苏达娜从以下几点分析家长在陪孩子学闽南语时,遇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上学后,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老师交流都是用普通话,久而久之普通话就成为他的习惯用语。在他开口说话前,会习惯性地用普通话的思维去组成语言。”苏达娜说道,普通话的组句思维和闽南语完全不一样。比如,词语倒置。普通话说“客人”,而闽南话是“人客”;普通话说“母鸡”,而闽南话是“鸡母”。另外一种是没有联系。如普通话的“白萝卜”,闽南语直译则说“菜头”。那么,家长在生活中就需要给孩子营造学习闽南语的环境,比如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就要不断地为其输入各种闽南语词汇,等累计到一定量时他自然就会有成句的输出。

除此之外,家长在引导孩子说闽南语的时候,也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家长平日里并不会有意地引导孩子说闽南语,但如果刚好要参加学校或市里的闽南童谣、闽南语讲故事比赛,就会阶段性地强迫孩子去念闽南童谣或者闽南讲古。其实这么做对孩子并不是一个正向的引导,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会对闽南语产生排斥心理。”苏达娜补充道,有些家长在听到孩子突然开口说闽南语后心里想要表扬孩子,但是嘴上却回应道“怎么说得那么像‘阿烧啊’(闽南语直译:外地人)”,这并不是给孩子正向的反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苏达娜告诉记者,当孩子回到家里习惯性地用普通话表达时,家长仍然可以坚持用闽南语与其交流。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孩子可能脱口而出的就是闽南语。对此,家长也不必操之过急,比如“突然打断孩子的发言,强调一定要用闽南语表达”。相信,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后,自然而然就会习得这种语言。

温馨小贴士

1.为孩子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

2.不可急于求成,或者功利心太强,忽略对孩子的正向引导;

3.可从一些有趣的谚语、闽南童谣着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关注几个常用的闽南语、闽南童谣App或者公众号,增加接触闽南文化的渠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