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晋江遴选21所“美育浸润行动实验校”

泉州师范学院选派优秀学生对口支持晋江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

今年,福建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了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支持8所高校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其中,泉州师范学院对口支持晋江,依照教学大纲及地方艺术特色,开发和实施音乐、美术、书法3门美育专项课程。经研究,晋江遴选了陈埭民族中学等21所学校为“晋江市美育浸润行动实验校”。

氛围浓厚 课堂成主阵地

美育浸润行动实验校(书法项目),安海成功中心小学位列其中。作为首批泉州市“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书法已成为安海成功中心小学的一张靓丽名片。

“美育浸润,我们从环境氛围营造入手,大力营造墨香校园。”采访中,安海成功中心小学校长苏桂芳带记者逛起了校园。星塔、郑成功文化广场、诗句长廊、书法长廊、从成功走向成功文化墙……可以看到,学校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有意识地融入了书法的元素,廊道、楼梯转角、文明标语皆是师生书法作品,令人仿佛徜徉于浓郁的书香墨海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安海成功中心小学还投资建成了集展示和教学为一体的书画馆,为孩子们学习、练字、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美育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美的魅力,最终形成终身的审美素养。记者了解到,安海成功中心小学将书法纳入课程,排进课表,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周教师例会还会进行书法微教学,编写书法教材,从“书法教学”走向“书法育人”,让小课程书写大文章。此外,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千人书法比赛”、新生开笔礼、义务书赠春联等活动,让书法浸润更加全方位。

“书法组老师还会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学情,将语文识字和书法练字相结合,制定适合各个年级使用的书法练习单。随着悠扬的古筝乐曲响起,全体学生在音乐中习字净心,提升了写好规范字的意识与能力。”苏桂芳说。

美育浸润,中和中心小学也有妙招。去年9月,中和中心小学搬入新校区,学校在一楼架空层中筹建近600平方米开放式校园美术馆,以此丰实和美教育理念,加强学校美育,让陈列在美术馆的展品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今年暑期,美术馆已开始动工建设。

“在学校建一座校园美术馆,其教育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参观而获得美术知识。我们学校致力于通过用真实的情境、实物、体验等美育方式影响孩子,提供课外学习空间、教师成长中心以及优质的美术资源。”中和中心小学校长王亚亮提到,美术馆建成后,将在美术馆中进行授课、作业作品展览、校内老师及学生优秀作品展示,邀请省内外名家到馆进行作品展览、开设讲座、组织比赛等。

王亚亮还提到,学校别出心裁,同步建设线上美术馆,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进行美术学科作业资源库之美术作品线上展示23次。截至目前,服务用户近2000人,共计10余万的阅读量,为学生提供了线上展示作品、赏析鉴赏作品的平台,拓展美术馆传播展示知识的渠道。

虽然美术馆还未正式投用,但中和中心小学美术馆与小学美术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实践已在探索中。其中,学校探索以“微话题、微课程、微讲座”三微教研推动基地校教学研究。以2021年秋季为例,艺术组确定微话题——“如何模拟校园美术馆开展美术课堂教学?”,针对要研讨的主题首先各自进行话题学习,再在课题组里进行交流,随即组织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方案;微课堂实践中,于欢欢老师进行了20~30分钟的微课教学——《班级作品集展览及赏析》,验证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之后,学校还开展微讲座梳理策略。“三微”教研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助力学校美育新发展。

“美育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教育。本次‘美育浸润行动’并不只着眼于学生的美术课、音乐课、书法课,而是根据中小学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把对美的鉴赏融入多学科中,进行创新美育的有益探索。”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师资浸润 助力添彩校园美育

下午4时40分,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晋江市磁灶中学各功能室又热闹起来了。布置得古香古色的书法教室里,泉州师范学院书法专业的两名实习生,正忙着做课前准备。很快,学生均已到达教室,书法之旅也正式开启了。只见,学生埋头认真书写,两名实习生穿梭于学生之间,耐心指导。教室里,墨香阵阵。

“‘美育浸润行动’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在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进行积极思想引领的同时,对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实践能力、美育水平也是一次再提升。”陈晶是泉州师范学院书法专业学生,此次她与另外3名同学组团到磁灶中学顶岗实习,分别执教硬笔和软笔书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们在强化主项(书法)的同时,还掌握了雕刻、绘画等技能,并在学校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前期,陈晶和小伙伴就对对口支持学校的学生书法基础进行摸底,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实习期间,负责软笔书法教学的陈晶在书法教学中,从理解文字演变的视角入手,分点画、结体及章法三个块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技法并重,引领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掌握基本笔法,走进书法艺术。

记者了解到,此次,泉州师范学校共选派205名音乐、美术、书法专业的实习生,分赴晋江21所美育浸润行动实验校,通过培训、结对、集体教研等多种形式,为晋江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推动学校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本学期,平山中学的美育工作也注入了新鲜血液——泉州师范学校美术与设计专业选派首期6名实习生来到平山中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实习。

实习期间,这6名实习生承接了初一、初二、高二等多个年段的美术学科教学任务,配合学校完成了守耕精神、至善文化墙的绘制,利用中午时间指导文心书画社社员开展课后兴趣小组和课后延时服务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焕发新颜。

据悉,下一步,平山中学和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将共同实施《闽南文化与漆艺》讲座和美育专项课程,由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排师资,平山中学提供场地和设施工具,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媒体,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校做强文心书画社,培养艺术特长生,指导艺术高考考生,为学生的升学深造提供多元化的可能和选择。

此外,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还将组织美院海丝视觉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惠女阿芳思政育人团队赴中小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形成“亲身感受感知校园文化的魅力价值→自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自愿将校园和闽南文化”融合起来的美育帮扶模式,并渗透到学习和实践中。双方将开展中小学教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泉州市非遗课堂实践技能提高培训,了解泉州历史及22个遗产点,利用冬令营、夏令营、校园开放周(日)等形式,安排中小学师生进师院美院开展体验、参观学习研学活动。

“顶岗实习生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师资短缺、课程短缺的困境,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结合学校特色,深研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美育素材,将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有机结合,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丰富学校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多措并举 探索美育发展新途径

多年来,晋江在中小学校美育工作方面拥有扎实的基础,2013年,被确认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晋江以此为契机,抓创新、创特色、促发展,实施中小学美育提质工程。此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再一次为晋江美育工作建设添砖加瓦。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依托泉州师院南音传承研究生团队、惠女阿芳思政育人团队,实施‘2131工程’,即对口21所中小学、幼儿园(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9所,幼儿园3所),开展音乐、美术、书法3门课程教学,要求每学期必须保持在50学时以上,课程的开设至少覆盖对口学校50%以上的学生。”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实验校灵活开展相关美育浸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南音、合唱、器乐、舞蹈、校园剧、戏曲、绘画、雕刻、剪纸、工艺制作和其他优秀民间艺术等。截至目前,收集到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反馈都不错。

美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为晋江带来了累累硕果。据了解,多年来,晋江先后培育了10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0个中小学学生乐团。同时,组建晋江市学校美育工作指导组,聘请70多名民间艺人作为兼职教师,进校开展艺术活动指导与培训。其中,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实践基地”,已连续13届举办现代民间绘画师资培训班。

另外,晋江还致力于开发闽南乡土艺术校本课程56种,包括乡史文化、乡仪文化以及童谣、民谣等,目前有9种教材获评福建地域优秀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材料。建设智能化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平台,落实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举办各类美育赛事,已举办26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23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20届中小学生器乐独奏比赛、15届校园歌手大赛,为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交流平台,为特长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接下去,晋江将主动探索高校与中小学美育融合发展的创新经验,以此次美育浸润计划为起点,依托省内师范类院校,进一步加大美育浸润覆盖范围,坚持“普及与提高融通、学校与社会融通、校内与校外融通”,持续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审美素养,探索改进美育浸润模式,时机成熟后辐射推广至其他地区及学校,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