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双11”购物车里的消费新变化

聚焦“双11”

理性绿色“双11” 新华社发 商海春 作

新华社记者 王雨萧 白田田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作为观察中国消费的一扇重要窗口,今年“双11”,购物车里呈现哪些消费新风?

国货国潮“出海” 全球好物“上新”

“今年天猫‘双11’,我们备货量比去年多了3倍,仓库扩容到1万平方米,仍然感到吃紧,新推出的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国货品牌蜂花相关负责人说。

10月31日晚,天猫“双11”开启售卖1小时,102个成交额过亿元的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部分国货品牌1小时成交额超过去年全天。

随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和本土品牌创新力不断增强,国货国潮愈发走俏市场。今年“双11”,不少国货品牌更是漂洋过海,“圈粉”一大批海外消费者。

京东全球售数据显示,“双11”预售期间,布鞋、绣花鞋等国潮好物颇受海外消费者欢迎,订单额同比增长400%;国潮走红还带动了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增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历史小说成交额同比增长380%,海外消费者尝试通过书本深入了解中国。

“国货逆袭的背后,是国产品牌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持续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满足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将是国货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今年“双11”,国货“出海”的同时,来自全球的进口商品也在加速“上新”。新西兰、墨西哥、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的商品正陆续在京东上线国家馆,“双11”开门红10分钟,京东国际国家馆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2倍。

专家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规模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也为全球跨国公司提供发展新机遇。

“理性”“绿色”成为关键词

“今年买的东西不多,但都是自己需要的。”家住湖南长沙的席女士告诉记者,往年“双11”总忍不住囤货,有些快过期了还没用完,今年决定按需购买,不再冲动下单。

《京东11.11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拒绝浪费、理性健康消费的理念正在兴起,随着时间推移会带来“回报”的健康消费、教育消费和运动健身消费等愈发受到青睐。

随着各地促进绿色节能家电消费等举措持续落地,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成为今年“双11”的主旋律之一。

“双11”开门红期间,苏宁易购全国门店一站式以旧换新订单量环比增长122%,绿色节能家电销量环比增长126%;京东联合品牌商家推出“青绿计划”,节能家电、绿色食品等被打上“绿色”标签;“双11”期间,银泰百货全国门店启用可降解“绿色快递袋”,并推出旧衣回收、化妆品空瓶回收等场景,传递绿色消费理念……

此外,更多垂直细分领域消费正在崛起,在各大电商平台,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网红小家电、美妆香氛、原创饰品等消费增长迅速。

专家表示,从最初全民狂欢式的“剁手”,到如今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渐成主流,“双11”不仅见证了中国消费升级进程,也折射出国人消费理念的巨大变化。

银发经济、运动健康等亮点涌现

能实现心率、呼吸、体动等体征实时监测的5G智能护理床;根据银发群体口味和营养需要量身定制的奶粉;专为老年人研发的无线蓝牙助听器……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进博会上,针对老年群体设计研发的健康好物,彰显银发经济的广阔前景。

今年“双11”,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中老年人体检服务、营养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等产品销售均迎来大幅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年产品和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老年人消费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智慧家居、旅游度假、文化娱乐等产业将提质扩容,有效拓展国内需求,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苏宁易购平台数据显示,“双11”开门红期间,智能跑步机销量同比增长171%,动感单车销量同比增长92%,投影仪销量同比增长54%。

王蕴表示,在线健康服务、在线文娱、户外运动等新消费迅速发展,不仅契合了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也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新动能和新空间。

“双11”快递拼服务: 保障送货上门 鼓励绿色回收

观察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 每年“双11”,都是对快递行业的实战考验。记者走访发现,与以往“提速再提速”不同,今年“双11”快递服务重点瞄准“服务质量提升”。在保障送货上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快递业绿色转型也取得积极进展。

错峰发货 告别爆仓

最近一段时间,义乌市泽熙日用品厂厂长方昊一直在忙碌中。“除了淘特、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我们还打开了直播市场。截至目前,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30%左右。手上的单子还没做完,新的单子又不断进来。”

作为快递的重要客户,方昊认为今年快递价格整体比较稳定。

申通快递上海宝山一家网点负责人表示,如今“双11”的购物氛围比以前理性了,毕竟一年到头都有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以往‘双11’的业务量能达到平常的2到3倍,今年也就1倍左右。原来‘双11’我们会干通宵,现在忙到凌晨1点就做完了。”

圆通速递上海北桥网点经理陈剑也认为,如今“双11”战线拉得比较长。“这对快递网点是个好事儿,不像以往快递单量大部分集中在11日前后,网点能够从容安排发货,基本不会出现爆仓现象。”

“今年各大快递企业加强了人员、运力、场地、处理设备、信息系统能力储备,同时推广快快合作、交邮合作、邮快合作等方式,全行业共同提升旺季服务能力。”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李云山说。

送货上门 比拼服务

“送货上门”是今年快递旺季的焦点话题,也是快递服务质量的比拼点。“今年‘双11’物流的特点是品质感大幅提升,从过去送得多、送得快,到强调送货上门。”菜鸟“双11”项目总指挥李武昌介绍,该平台通过自营物流菜鸟直送、菜鸟驿站以及联合申通快递等多种方式,加大送货上门力度。

顺丰方面则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承诺“派件不上门必赔付”,并上线保价服务2.0版本,重点围绕保价展示、理赔规则和理赔时效做出针对性的优化升级。

“确保快递送上门,对基层网点来说有一定挑战。”一家快递网点负责人说,对一些靠跑量的经济型快递从业人员来说,相比快递柜方式,送货上门对配送效率影响较大。但如果客户要求送货上门,那必须100%履约,否则客户投诉的话,总部会罚款。

保障末端服务质量,需要快递小哥的辛勤付出。中国快递协会强调,业务旺季期间要切实保障基层网点权益,增强一线快递员工的获得感。申通快递表示,为提升派件质量,在“双11”期间投入千万元专项补贴快递员,补贴金额直发快递员账户。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表示,各大快递企业在“最后一公里”比拼服务,有来自上游电商的需求拉动因素,尤其天猫等平台型电商追求服务体验升级,需要上门配送;也有来自快递行业自身的竞争压力,随着京东物流收购跨越和德邦、极兔收购百世快递,快递市场集中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更受重视。

绿色转型 加速前行

“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国家邮政局日前明确了“绿色快递”的任务书和时间表。

每年“双11”快递业务量的暴增,带来了纸盒、塑料袋、胶带、白泡沫等包装物的极大消耗。全力破解快递包裹的环保问题,已成为行业共识。在电子面单基本全覆盖、可循环帆布袋加大应用之后,快递业的绿色转型进一步加速。

今年“双11”前夕,圆通速递与东风柳汽首批200台新能源轻卡交付及投运仪式在圆通北京集运中心举行。据了解,这些新能源汽车投运后,将为圆通在北京地区的包裹绿色、高效配送提供有力保障。

在顺丰速运杭州大关网点,可循环利用的快递箱已成为网点“标配”。与传统纸箱不同,这款快递箱免去使用胶带纸、拉链等易耗材料。据统计,首批循环箱已投放到浙江约600个快递网点,循环流通使用次数超过230万次。

记者采访发现,快递绿色转型中,一些市场主体探索通过经济手段,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菜鸟方面介绍,今年“双11”期间推动全国近10万家菜鸟驿站持续开展快递包装回收换鸡蛋、利用旧包装寄快递行动。为了助力社区减碳,菜鸟还为驿站站长开发了碳账户,可以实时同步查看每个站点的绿色回箱情况。

虽然快递绿色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过度包装、大盒套小盒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包装设计、生产销售、商品交付、废弃物回收等各环节加强全链条治理。在商家和快递企业之外,消费者也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让快递“瘦”下去、“绿”起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