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医生提醒:警惕酒精性肝病
酒文化源远流长。在日常生活中,喝酒聊天一番畅饮是许多人的喜好。
对于一些老年朋友而言,闲来无事喝点小酒已经成为习惯。不过,小酌怡情, 大饮伤身。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王龙宗介绍,俗话说:养肝即养命。肝脏的健康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寿命。长期喝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病,而肝脏作为代谢器官,出现问题全身器官都会被牵连。
大量饮酒肝脏受损害
案例
“王医生,急诊有个长期饮酒,出现黄疸、双下肢浮肿的30多岁中年男性想让你帮忙会诊。”“好的!”不久前,王龙宗接到急诊电话,立即赶到急诊科会诊患者。
来到患者身旁,王龙宗查看,这个患者精神状态较差,面黄、目黄,显得十分苍老,看起来似50余岁。经询问,患者自述每天饮白酒(40度左右)7~8两,已经连续12年了。
王龙宗详细给他检查了身体,眼睛黄染,腹部稍微隆起,双下肢浮肿。“我继续查看了他的相关检查指标,黄疸指数特别高,血糖、血脂也很高,白蛋白降低,腹部CT提示重度脂肪肝。这说明他的肝脏和胰腺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害,长期大量饮酒给他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医生简介
王龙宗 200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主治医师,为国家级著名肝病专家李芹教授师承弟子,晋江市中医院“李芹名医工作室”学术经验传承人;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黄伟荣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系疾病、肝病及疑难病、危重病,尤其在中医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长期喝酒对肝脏的影响
解析
王龙宗坦言,长期喝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病。
首先是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乏力、肝肿大、上腹隐痛不适等症状, 戒酒3~6周后多见逆转, 若不戒酒则可加重发展至酒精性肝炎或者酒精性肝硬变。临床上,常采用西医疗法治疗,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多烯磷脂酰胆碱含有人体必需的磷脂(EPC),而人体自身并不能合成。EPC能修复受损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增加肝细胞膜防御自由基、病毒和药物的能力,且能够转化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加速代谢,阻止肝脏炎症,促进肝内沉积的脂肪消退,降低血清转氨酶,调整血脂,恢复肝功能。
王龙宗解析说,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酒精性脂肪肝属于“酒疸”“酒积”“痰症”等范畴,为热毒、湿热之邪, 过度嗜酒而肝变,湿热酒毒内蕴,气滞血瘀, 肝脾失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 导致肝胆壅塞、痰瘀互结、胆汁排泄受阻、 肝失疏泄,从而使脂肪沉积于肝脏。其中,本病发病的关键为脾失健运、痰湿凝聚中焦阻碍气血运行, 导致气血痰瘀互结、胆汁泄阻、 肝失疏泄。辨证为肝郁脾虚, 血瘀痰阻证。故治宜解酒祛湿、疏肝健脾、祛瘀行滞。中医药解酒毒,疗效显著。
不能贪杯 戒酒最好
建议
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怎么把控它呢?王龙宗建议——
首先,自律很重要,不能贪杯,能戒酒当然最好。
其次,平时要多锻炼增强体质,肝脏的解酒功能也会随之提升。
再者,不能空腹饮酒,最好是肚子有料再饮,边吃边喝,这样对身体损伤也会减轻。
最后,不能醉酒,一次醉酒相当于得了一次急性肝炎,这样很容易患酒精性肝病。很多人对酒精性脂肪肝、肝炎不以为意,但是,它们也会进展到肝硬化、肝癌。
“我曾经就治疗过多例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的患者,届时治疗效果就比较差,所以要防范酒精性肝病,平时好酒的人要定期体检,主要检查肝功能、血糖血脂、肝脏彩超或者CT等,及时了解身体情况,这样才能及时作出最好的治疗。”王龙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