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在册小记者分享经历和故事

“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乐趣”

“记者节”特别策划

张宏城(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

苏钶翔(晋江心养小学)

探秘汉字的乐趣

陈雅涵(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六年4班)

在小记者活动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去梧林传统村落探秘汉字世界。

在那一场活动里,我们40个人分成四组,每组每人各拿一张谜语,在梧林汉字游戏馆里找谜底。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谜底后,立刻去帮助别人。很快,我们组每一个人的谜底都找到了。最终,我们组得了第一名。通过这场活动,我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意义。

活动结束,我投稿了自己的感言,没想到真的刊登了,令我十分的兴奋。这也激起我的写作热情,我开始投稿作文,分享我的每一刻,这也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想想上了初中、高中、大学以后,我再翻开这些报纸,上面承载着我青少年时期对于写作的热爱和努力的成果,那是多难得的体验啊!

在小记者的活动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让我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不懈努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有更多的收获。

秉持初心,不忘过往

苏钶翔(晋江梅岭心养小学五年2班)

翻阅着曾经的照片,一切仿佛还在昨天,回想起那记忆犹新的一次次活动,竟不知是难忘,是甘醇,还是刻骨铭心?

记得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我既紧张又是激动。从三年级开始加入小记者到现在,我的写作技巧早已游刃有余。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的作文也曾多次刊登在晋江经济报上,但学无止境,“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千万别骄傲,秉持初心,继续努力吧!

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是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我做的是漆线雕,虽然动作没有行云流水,却也是拿捏自如。不仅如此,我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从那以后,我便更加积极参与晋江经济报组织的各项活动,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参与了晋江市“我眼里的胡萝卜”主题征文、绘画比赛,获得了绘画组中年级一等奖。要与高手云集的小记者们一起角逐,我原本没有足够的信心。此次获奖给了我极大的肯定,热爱绘画的种子便是此刻在我的心中埋下。

小记者这个平台,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不仅能让我展示写作水平,更能激发我创作的灵感,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乐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翁宇臻(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五年2班)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有重要的‘记者四力’,即脚力、脑力、眼力和笔力……”这是晋江经济报的编辑老师来到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给小记者培训时,对小记者们提出的要求。相比于从往届小记者口中得知的“小记者可以参加很多好玩的活动”,我对“小记者”这个称号有了不同的认识,不信?请听听我的故事吧!

上个月,我参加了“晋江,不止一面”小记者同题作文征稿活动。为了更深入、更接地气地了解晋江的多面性,爸爸利用周末带我走过晋江的许多角落:青阳夜市品尝美食,体验人间烟火;社区老人中心听拉二胡的爷爷,讲述南音的起源与传承;夜色下在世纪大道旁驻足,见证晋江这座城市的朝气与蓬勃;听晋江五里工业区的伯伯聊起晋江品牌的辉煌历程……两天的所见所闻,尽管把我累得不行,但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座小城的魅力所在。于是,顾不得疲惫,整理好思绪,我提起笔写下作文,并投稿。出乎意料的是,它竟然登上了晋江经济报的版面。我的内心无比雀跃。这一经历让一向不太自信的我信心倍增,也理解了所谓的“四力”就是要深入生活贴近实际,用敏锐的视觉去洞察细节,遇事勤思考、善思考,才能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来。

虽然加入小记者站不久,但我发现已深深喜欢上了它。参加小记者不应只是纯粹地去参加几场活动,而应是让我们在活动中察生活百态、品酸甜苦辣、书人情冷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小记者,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在等着我去发现和探索,我将带着最初的这份期待与憧憬,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记者。

“女承父业”

潘朵拉(晋江第三实验小学桥南校区三年7班)

我是今年才加入的小记者。记得那天下午,我刚放学回到家,爸爸就兴奋地问我:“宝贝,学校和报社发布了招募小记者的通知,你要参加吗?”

爸爸兴奋的原因很简单:他就是一名记者,总想“女承父业”。

可听到这个消息,我却有点纠结。爸爸经常一接到电话,就马上在电脑前忙起来,饭也顾不上吃,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有时,熬夜也写不出文章。况且,要当记者去采访别人可能要走很远的路,而我则是天生就喜欢窝在家里的那种人。

妈妈看出我的纠结,温柔地说:“你自己做决定吧,参不参加我们都支持你!”

我拿出了纸和笔,开始“分析”——这是我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好处:可以见到名人,文章还有机会刊登在报纸上;坏处:我内向慢热,怕与人交谈,喜欢阅读却不喜欢写作……”

看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张,我下定了决心,如果加入小记者团,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外向开朗,学会更好地表达与写作,不正是最大的收获吗?

报完名后,很快,我就领到了装备。穿上了小记者的红马甲,背上了书包,我对妈妈“幽了一默”:“妈妈,我们家就只有你一个人不是记者了!你心里怎么想的呢?”

看,我进入角色还挺快的吧!虽然我还是没有经验的小记者,但已经有了“克服困难”这个最大的收获。

我是小记者我骄傲

许元杰(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五年4班)

金秋送爽,我们迎来了第23个记者节。这既是大记者的节日,同时也是我们小记者的节日。

第一次听说“小记者话题”的时候,我紧张得不得了:“我能行吗?还要经常写作文?好难啊!”了解后才知道,每周的“话题小作文”只是小记者活动的其中一部分,当上小记者还可以学到很多校园内学不到的东西。最有趣的是,课余生活里还能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到上沙岭花果世界踏青赏春,让我看到了美丽的春景,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也切身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参观来旺良品堂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让我了解了许多庆典文化,认识了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小时候用的老物件;参加“说咱闽南话”活动,更是使我学会了很多有趣的闽南话,体会到了闽南话的博大精深。

自从当上了小记者,丰富精彩的活动就充实着我的生活。我把这些新鲜事儿流泻于笔尖,也收获了发表作品的快乐!当我的作文第一次刊登在报上时,我兴奋雀跃:“我的作文居然也能上报纸!这是以前多么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儿!”之后的这一年里,我的文章又多次出现在报纸上,多么喜人!我也因此对写作有了更多的喜爱。

新的一年里,我还继续当着这样一名小记者,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悟,用笔来抒写这美好的生活!

小记者 有话说

2021年12月22日,晋江“两会”召开,我有幸加入了“两会”的采访团队,走进“两会”会场。聆听政府工作报道,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围绕“校园疫情防控”“幼小衔接”“世界文化遗产”等话题进行交流与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十分紧张。可我想:越是面对大人物,我越是要知难而上!于是,我带着这种信念,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这次采访,包含了我的心血,不仅让我了解了晋江城市发展的现状,而且知道了小学生也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晋江变得更加美好!

汪洋(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每周的报纸一发下来,我便会看看上面有没有我的文章。发表时,全家都为我高兴。记得第一次发表,我完全不能用言语形容那时的心情,我激动万分,感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幸福的味道,走起路来昂首阔步,上课也格外有精神!第一次发表是一场“及时雨”,给我莫大的鼓励。我越战越勇,坚持每周都写小作文。慢慢的,我爱上了写作,享受着发表的快乐!

小记者团的学习之路正所谓“劳逸结合,事半功倍”。报社时不时都有实践活动,让我们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四处参观游学,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了解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写作的灵感也越发多了。

记者是一个迎难而上、披星戴月的职业。我们小记者虽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也要像大记者一样解决困难,继续进步!

雷铭洋(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五年级加入小记者后,从妈妈口中得知:“小记者每周都要写一篇小作文。”我心里默默哀号:为什么我要报小记者啊?在妈妈的督促下,我每周坚持写一篇作文,一个学期下来,作文水平竟然提高了不少,还有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六年级报名时,我还有些犹豫。但静下心来想:我的作文为什么会进步呢,不就是因为加入小记者后坚持写作和投稿吗!再三思索之下,我报名了。现在,在老师和妈妈的共同鼓励和督促下,作为小记者的我喜欢上写作文了。六年级,小学的最后一年小记者之旅,相信我会过得更多姿多彩!

柯彦铃(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

我成为一名小记者已有一年多。刚刚参加的时候,我们每周都会记录各种故事,期待着、盼望着作品能被发表。作文第一次见报时,我无比高兴和自豪!但我们每位上台受表扬的小记者都知道,这些文章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能发表的,而是经过了不断的努力修改。我们在练笔中锻炼,在修改中提升。

当上小记者还使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记得一次寒假,我们参观来旺良品堂,观看闽南特产的生产过程,感叹其手工制作的工艺技术,了解闽南的历史文化,感悟古早味闽南的别样魅力。

我们即将迎来第23个中国记者节,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在这里祝所有大小记者们,记者节快乐!

吴绍烽(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想起我第一次采访时的情景,当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我和几名优秀记者一起去采访运动员,第一次采访的我,多多少少有点儿紧张,害怕到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原本的问题也一下子忘了个一干二净,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有一名记者老师注意到了我,问:“小弟弟,你很紧张吗?”我点了点头。“没事的,小弟弟,我第一次采访时也是这样的,不用紧张,只要把采访的人当成亲近的人,有问题问问就行了。”听到他的话,我茅塞顿开,连声说着“谢谢”,有了他的指导,我很快完成了采访任务。

小记者之旅不断增强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记者,记着,让我们向每一个披星戴月、不忘初心的记者致敬!魏俊熙(晋江龙湖阳溪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