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清华
金漆画,顾名思义,就是在推光的漆板上用金粉和金箔创作的画。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闽南,传统手工技艺金漆画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眠床屏风、衣柜门饰、木器家具等,深受大众的喜爱。近年来,这一技艺被匠人们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又完整的民间装饰绘画艺术体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让“古”床焕“新”颜的福建省文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晋江市工艺美术大师——古床漆画艺术家陈迎春。
习艺
从小耳濡目染 成为金漆画师
20世纪70年代初,陈迎春出生于晋江罗山街道的苏前社区。祖上三代都是做“眠床”金漆画的师傅,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于“眠床”的收藏,以及学习金漆画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清朝时期,我们家族都搬迁到台湾发展,只留下曾祖父陈傳千,他从小开始学金漆画,特别是‘泥金画’工艺做得非常精美。祖父叫陈永盘,在晋南画家具比较多,人们都评价他的‘漆盘’画得出神入化。而我的父亲陈马炮,不仅是金漆画画师,也热衷于专业收藏古家具。因为看得多,也有所借鉴,他在仿古方面很专业,特别是画马的动态,被人评价为活龙马。”陈迎春坦言,自己从记事开始,就一边看着祖父的美术工艺,一边跟着父亲开始学古典金漆画。
据了解,金漆画虽名为画,却是集绘画、油漆、贴金等多种技艺于一体的艺术门类。它的味道刺鼻,且易引起人皮肤瘙痒,即俗语“会咬人”。此外,金漆画工序极其繁复,需要掌握的技艺比较多,包括配生漆、上灰底、打磨、描线、贴金箔、上彩等,需要匠人极强的耐心和巧妙的技艺。
有一次,年幼的陈迎春正在进行漆画绘制,结果他预估时间还很充裕,便出去朋友家玩,结果那天突然刮起冷风大降温,还没来得及进行下一步工序,漆就干了。“一幅作品,那时起码要学着做好几个月,因天气等原因导致前功尽弃,我心里是很难过的。不过我父亲告诉我,有时时间没把控好,漆变干了导致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能返工的话就返工,不行的话,就重新来过。学艺一定要能坐得住、能沉得下心。”自此,陈迎春愈发严谨认真。每次有人问他,学漆画不怕臭吗,他总是坦然地笑着说,“看多了、闻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就是想学好,没有去想这些事。”
钻研
收集3000多片名家金漆画板
走进陈迎春的家中,就像走进了一栋收藏馆。原来,为了画好金漆画,陈迎春还四处拜访全国著名人物画大师,向他们请教笔法与色彩。他经常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收集古典人马的连环画来参考,作为自己的自学教材。其中他家中就有成套的《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最早的是民国时期出版的。迄今为止,他已收集100多张古床家具,3000多片名家精品老金漆画板。
“我最喜欢的是清末民国时期名家的连环画,如赵宏本、刘继卤、徐燕孙等的作品。而收藏的目的,除了喜爱,更是想要借鉴、学习老一辈的精致工艺,从老师傅的传统技艺中吸取养分。多看多学,真的摸透、学会后,才能期望有朝一日,做出自己风格的东西。”陈迎春介绍说。
为了让传统走向艺术,让老工艺与现代漆画相结合,除收藏外,陈迎春不断精进技艺,甚至长期修古家具图案褪色板。他表示,“在长期修补当中能进取,能发现很多老工艺当中的技巧。”
经过多年的创作和累积,陈迎春金漆画的技艺也越发纯熟,创作题材也从传统走向艺术,创作了一批更具观赏性的金漆画作品。例如在2020年,他的作品便在福建省白兰花杯现场技能大赛上荣获金奖;2021年12月13日,他参加福建省工艺礼品与手工艺精品展,其参展的三件作品同时斩获金奖、银奖、铜奖。
传承
普及金漆画传统技艺
记者前去采访时,他正在拿着铅笔在图纸上自行创作开稿绘制新作品,作品之一是一副融入了故事性的《庄际昌第一甲状元回乡五店市拜祖图》。“真正的艺术没有重复,重复不是艺术,艺术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也是我坚持原创开稿,不直接复制网络图片的重要原因。”
如今,陈迎春也开设了抖音号,名为“晋江民间金漆画”,起初旨在宣传、分享传统技艺,但慢慢的,有不少感兴趣的人联系上他想进行学习。有的是美术专业的学子,有的是远在北方的金漆画爱好者,面对他们,陈迎春总是不吝赐教。
“我们家的金漆画画马最为生动,戏曲人物中有不少交战的场面,就少不了要画各种姿态的马,跃起的、回头的、奔跑的……各种姿态不一,比例构图也不同。我不愿让祖业工艺到我手里丢掉,所以也鼓励我的孩子们学习技艺。但是金漆画是我们的家传手艺,也是闽南一项濒临消失的手工艺,我希望通过我的坚持,将这项手艺传承下去。”陈迎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