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芳菲 董严军 文图
近日,本报组织小记者参观泉州市科技馆新馆、府文庙,观看泉州歌舞剧院非遗盛典,感受科技与文化传承碰撞的魅力。
据了解,泉州市科技馆新馆设有“海陆探秘”“海洋科技”“生命健康”“智慧天地”“科技时代”“太空探索”“防灾减灾”“动物世界”8大主题展区。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各个展厅,在体验区探秘海上丝绸之路,感受大航海时代的伟大旅程;通过各种科学小实验,了解“声、光、电、磁、力”的科学原理;探索宇宙,体验太空的奥秘,了解近年来科技的巨大进步,同时窥视未来的生活。
“原来婴儿是这样形成的呀……”来自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的小记者文奕童边看边发出感叹。在“生命健康”主题展区内,小记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探索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体验个体技能的差异。“我好喜欢这个展厅,人体构造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好好保护我的身体。”文奕童认真地和身边的小伙伴说。
参观完各个展厅,小记者们来到科技馆4D影院厅,观看短片《小辛历险记》,在身临其境的4D效果中,结束泉州市科技馆之旅。
午饭后,小记者们来到泉州市的文化坐标——府文庙参观。泉州府文庙的规模是东南七省之冠,体现了泉州作为“海滨邹鲁”的深厚积淀。小记者们在这里查阅泉州状元谱、宰相录,了解泉州在历史上代有才人、各领风骚的文化底蕴。
小记者最期待的便是泉州歌舞剧院的《“泉腔之韵·晋唐遗响”非遗盛典》表演了。最先登场的是一身青衣的梨园戏演员们,她们分布在影厅四周,现场教授“十八步科母”。小记者们认真学习,感受梨园戏的魅力。随后,小记者们最喜欢的提线木偶表演登场,灵巧有趣的提线木偶用精湛的“演技”赢得满堂喝彩。既然是非遗盛典,当然少不了泉州民间传统舞蹈《火鼎公火鼎婆》。小记者们在了解火鼎公火鼎婆的历史起源后,现场跟着演员们学起了步法。演出结束后,小记者们拿着由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颁发的研学证书,和全体演员合影留念,结束充实有趣的泉州之旅。
小记者感言
泉州科技馆真的太有趣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牛顿、爱因斯坦的研究都在这里,祖冲之的圆周率、伽利略的钟摆原理……同学们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我们真实地了解了科学的奥妙,时代的进步。
曾嘉轩(晋江金井毓英中心小学)
今天,我参观了许多科技展厅,了解到奇妙的科学知识。特别是海洋科技展厅,有一个机器可以模拟深海的压力,我启动后,害怕地把手伸进去,随着深度的增加,周围的皮肤慢慢缩紧,像测血压一样。这里的一切让我为之惊叹。
罗梓翔(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
今天,我跟着老师学了一首名叫《天黑黑》的闽南语歌,还看了提线木偶表演和傀儡丑表演。我很幸运地被主持人选上舞台学习傀儡丑表演。可能是我们的动作很滑稽,台下的小伙伴们被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真是愉快又充实的一天。
吕映煊(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
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到了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不仅能和机器人下棋,还能和机器人玩抓球,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还参观了府文庙,近距离感受儒学圣地的魅力,我终于知道泉州为什么被誉为“海滨邹鲁”了。
许洛琦(晋江安海养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