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展现城市的人文魅力

特展点燃文化与产业融合探索

本报记者 吴晓艳 董严军

宋元商贸的壁画与空港繁荣相映成趣,世遗泉州的油画与时尚霓裳竞相绽放……9日下午,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国资委共同主办,泉州文旅集团、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承办的《刺桐古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艺术特展在空港商旅大厦开幕。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发挥机场门户枢纽在展示城市文化方面的窗口作用,助力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述泉州的好故事,打造“刺桐古城”的靓丽名片。

用好 窗口

1978年,著名画家袁运生为首都机场创作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描绘西双版纳傣族民众在传统节日泼水节上狂欢与祝福的场景。其作品一上墙,随即酿成一个全国性的文化热点事件,由此也可窥见机场空港作为城市文化展示窗口的显著性与重要性。

机场壁画无疑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艺术形态,是一座城市里的公共艺术,也是这座城市最具线性特征和富有魅力的文化符号。国内众多机场也纷纷开启了对壁画的探索,探寻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就在9日,著名漆画艺术家陈立德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创作的《刺桐古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以下简称《刺桐古城》)大型壁画正式在机场空港商旅大厦揭幕,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一踏入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空港商旅大厦,位于中央大厅的大幅壁画旋即映入眼帘。东西塔、老君岩、洛阳桥、草庵、帆船等浓烈的泉州元素,以及正在进行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贸易的中外人物跃然其中,“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商旅云集景象仿佛穿越千年,重现眼前,让人不禁驻足观赏。

《刺桐古城》以暖色为主色调,通过局部的色相、明度对比,带动绘画空间的视野节奏服务主题,让整个画面洋溢着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友好相处、互利共赢的大气、和气、朝气氛围。同时,该画作主体性突出,时代感强烈,显示了泉州不可取代的地域魅力和重振古港雄风的文化自信,以及世界多元文化在泉州交流融合的包容性、开放性。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沧桑演变,无不铭记着其居民在悠长的岁月中、共同的经验与交流中,所达成共识的思想、习俗、情感,以及动人的故事。将城市独有的人文魅力以艺术形式镌刻下来,终将凝固成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视觉识别和情感记忆的重要部分。

“机场是城市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体现。”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窗口作用,更好地传播世遗泉州的文化,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向民众讲好泉州故事,是国企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此次邀请陈立德为机场创作主题漆画及举办艺术特展,正是机场充分发挥机场门户枢纽在展示城市文化方面的窗口作用,助力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擦亮“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的体现。机场将始终以讲述泉州的好故事、唱响“刺桐古城”的靓丽名片为使命,向往来宾客展现泉州的开放、包容。

用好窗口,展现城市的人文魅力,也体现在机场的新制服上。在艺术特展中,机场新制服也同步进行展示。新制服由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设计团队打造。劲霸设计团队还特邀纽约最大制服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担任顾问,深度研习泉州地域人文风貌、机场制服功能与场景,并结合国际时尚趋势进行设计,打破了传统制服的沉闷和单一。

现场,洪伯明介绍,服装设计理念可以简单总结为:“三一合一呈递泉州大美”。第一个一为一脊,即“燕尾脊”元素,把职业男女衬衫、贵宾男装衬衫花型设计为燕尾脊风格;第二个一为一海,即“海丝”元素,重新设计的职能女大衣的设计灵感源于海丝,腰间的海浪装饰提升了穿着者视觉上的身材美感,表达了职业女性的自然柔美,展现出现代女性的内在气质;第三个一为一红,即“古厝红”元素,服装中的红色主色来源于古厝红,一方面庄重喜庆,一方面端庄刚毅。

“作为海丝泉州的重要窗口,机场把人本关怀与文化彰显贯穿于服务工作始终,现在将泉州申遗、闽南文化等相关元素直接穿在身上,就是以更直接的方式讲好泉州故事。”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不仅是打造泉州“第一窗口”新形象,也标志着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品牌形象的再次升级。

跨界合作

文化产业与时尚艺术结合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泉州人生活的这片世遗土地。借由《刺桐古城》漆画作品的揭幕,本次艺术特展还特邀亚洲十佳设计师刘思聪亲自操刀设计主题漆画的艺术文创品——丝巾。刘思聪挖掘陈立德作品的情思,重构艺术生命,用独特的时尚艺术手法将画面融合于丝巾中,展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的重生魅力。这款由陈立德与刘思聪联名的限量文创丝巾在现场进行全球首发,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作为唯一指定的发售渠道和销售窗口,将通过艺术性的手法展示丝巾的多样性与文化跨界生活的流动性。

城市的历史文脉是经历百年、千年的积淀留下的宝贵精神和物质遗产。人们对历史遗迹、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传奇故事、历史档案都寄托着感情,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追索其蕴涵着的城市的文化之根,而倍感弥足珍贵。

泉州,是一座拥有44处国家级与数百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千年古城,一个“满街都是圣人”的宗教圣地,一座能欣赏到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等古老神奇剧种的文化城邦。而这些文化积淀,是一座城市特有的产业及财富。

“将富有强烈泉州特色元素的主题漆画进行衍生品创作,是文化与艺术结合的再次创新和探索。它在向往来的旅客展示泉州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将带来属于这座城市的价值。”主办方表示。

除此之外,一场融合时装、非遗和油画的艺术展览《盛时归岸的风》也在现场展开。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天后宫……在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刘思聪联手泉籍知名画家张及时,以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和泉州非遗文化等元素进行服装设计。展览中,22处世界遗产点油画及时装相互映衬,带领现场观众进入泉州文化的“万花筒”,令人对这座“世遗之城”充满遐想与憧憬。

在张及时看来,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历经千年的时间沉淀,多元、开放、包容让泉州成为世界性城市,也为这里生活着的泉州市民烙上了独特的精神印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呈现出泉州的现代感与古典美,让更多人看到泉州、了解泉州。

打造世遗泉州的经济文化展

链接产业

在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港以“东方第一大港”之名驰誉世界。如今,一个新时代海丝商贸空港也在打造当代的繁荣盛宴。

今年6月23日,“母亲的房子”图书馆机场馆开馆。借由这一个乡愁浓郁的图书馆,新时代的世遗泉州经济文化旅程也就此开启。在图书馆开馆当日,以“福见泉州·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首期“世遗泉州的经济文化展”同步开展。

福船、陶瓷、篾香……图书馆中,或集中或分散地展示了泉州各县市区的特色经济文化产品,以及众多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品。同时,现场还设有以“乡愁”为主题的摄影展,一张张老照片勾起人们的回忆。此外,还有南音、木偶等非遗项目和茶道、香道表演,也让过往旅客拍手称赞。

不仅如此,当期展览还将泉州的经济文化概括成“这里的石头会说话”“这里的泥土会生活”“这里的鞋子闯世界”等“十个一”故事,既朗朗上口,又能让人更快地读懂泉州。

目前,世遗泉州的经济文化展已开展至3期。国庆期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一齐飞”平台与“礼遇泉州”平台、航空公司等商家深度合作,设置机场市集,向旅客展销创意商品、网红爆款、本土特产等泉州优品,为优品打通畅销通道,为泉州城市美好发展助力。

同时,还在“母亲的房子”图书馆机场馆设置直播点,并邀请多名“泉州优品”推介官,开展“我为泉州优品作航空代言”直播带货活动。

“机场作为旅客进出泉州的窗口,给旅客留下的城市印象至关重要。候机厅是机场至为重要的旅客接触点与服务窗口,也是机场彰显品牌定位、实现商业配套服务的独特场所。”泉州晋江国际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场不只是一个交通节点,更是一个产业节点。

记者了解到,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将发挥门户枢纽区位优势和高端流量聚集效应,通过常态化展览展示,向广大市民和游客讲述刺桐古城的古韵新生,持续扩大世遗泉州效应,全面提升泉州人文优势和文化影响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