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雅雅 董严军
不久之后,在特步成都春熙路旗舰店门店二楼,消费者就可以喝到“特咖啡”提供的多种咖啡及茶饮。而在未来,“特咖啡”或将成为国内不少特步门店的标配。
近日,特步申请3个“特咖啡”商标和3个“XTEP COFFEE”商标一事引发业界关注。尽管上述商标皆处于等待实际审查的状态,但仍让不少人充满期待。
特步并不是第一个涉足咖啡领域的国产运动品牌。今年5月,李宁就已经申请注册了咖啡相关商标,并在广东、厦门等多地的实体店内陆续推出了咖啡服务。
对于运动品牌而言,跨界咖啡可能是深度链接年轻消费群体、加码时尚元素的一种尝试,而在这种基础上,如果能够带来业务增长,那效果就更佳了。
为“潮”加码
事实上,在申请商标之前,特步就已经有试水咖啡的动作。
今年7月,“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便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航天馆里的咖啡馆!漫崖咖啡特步店将于7月16日开业》中介绍,普洱特步儿童店与漫崖咖啡的跨界合作,店内咖啡售价在20~30元之间。
尽管关于“特咖啡”接下来的发展规划,特步方面并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根据其此前与漫崖咖啡的合作来看,外界猜测,特步极有可能再次选择与成熟的咖啡玩家合作,在综合体验店里增加咖啡服务。
特步涉足咖啡赛道前,另一国产运动品牌李宁刚刚完成了“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的注册,与特步此前和漫崖咖啡的合作不同,李宁做咖啡的路径是店中店的形式,宁咖啡未对饮品设置价格,也不对外售卖,店内消费满499元后,即可免费获得一杯咖啡。
截至目前,宁咖啡在厦门、广东等地的多家李宁门店相继亮相,品类包含生椰拿铁、经典宁美式、经典宁拿铁、南非燕麦拿铁等九款。或许是由于目前宁咖啡并没有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李宁门店完全铺开,“物以稀为贵”的网友们便以“探店打卡”的形式,在社交平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在国际上,古驰、博柏利、阿玛尼、香奈儿、芬迪、宝格丽、拉夫劳伦等一批大牌,近年来也都推出自有咖啡品牌。选择与咖啡携手,有的玩流量、有的玩情怀,还有的玩理念……服装品牌和咖啡牵手的创意组合,让这几年有些乏味的服装市场有了更浓的时尚味。
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李宁、特步等品牌服装之所以“看”上咖啡,或许是“国潮”“联名”“时尚”之后,为博年轻人“一看”,盯上了咖啡巨大的流量。
喝咖啡,也称得上是一种潮流。咖啡的热度似乎无需数据立证,已经肉眼可见: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端着咖啡的打工人,手中的杯子,从千篇一律的星巴克,正逐渐丰富;社交媒体上,有无数的精品咖啡店探店视频、新品测评视频,咖啡元素正成为时尚达人们的“出片必备”。
如今的体育服饰品牌的用户画像和咖啡的消费者属性高度契合。《2021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白皮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咖啡爱好者主要为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的一线城市白领,大多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其中,一二线城市的咖啡爱好者中女性占比接近六成,潜在人群中的男女比例不相上下。并且,咖啡爱好者以“Z世代”为主力军,且女性数量高于男性。
一直以“年轻人”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特步、李宁们入局咖啡,并非一时兴起,很可能是希望通过咖啡的社交属性与年轻人建立连接,探寻品牌年轻化的新路径。
毕竟穿着“国潮”元素满满的国产运动品牌,喝着咖啡,也是一件很潮的事儿。
01
02
线下门店,始终是打造品牌文化、维系品牌和用户关系的最好渠道。
“‘特咖啡’更准确的定位是服务,不是业务,主要是为了提升会员服务的多样化水平,满足门店消费者逛街购物的延伸需求,提供更良好的门店体验。”这是特步对于“特咖啡”的功能定位,更为直接的,特步方面表示,“未来没有计划独立开咖啡店。”
从这一点上而言,特步很清楚品牌为什么要有“特咖啡”。
此前,对于申请注册“宁咖啡”商标一事,李宁公司方面对外回应称,在聚焦消费者、市场、商品与卖场的过程中,李宁公司关注零售终端的消费者购买体验。“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而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无论是中石油、中国邮政,还是李宁、特步、华为,咖啡并不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赚钱在其次。跨界卖咖啡可满足、匹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是企业服务升级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服务,让新生代对于老品牌有更广泛的认知和更深刻的理解,围绕新生代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圈才是其真正目的。
服饰和餐饮均具时尚感,潮牌服饰和网红餐厅,都是社交媒体的常客。卖咖啡对线下门店引流效果尚且未知,但可以看到的是,在社交平台上,跨界咖啡的品牌已然赚足了眼球。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李宁入局咖啡赛道#、#特步李宁注册咖啡商标#、#中国邮政开咖啡店了#等相关话题,均登上过微博热搜。与此同时,在小红书上,中国邮政的“邮政咖啡”相关笔记超6000篇,“同仁堂咖啡”也收获了超2400篇笔记。
但新鲜感之后,对于李宁、特步等跨界咖啡的运动服饰品牌而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单纯的咖啡销售向传递生活方式延伸,获得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要如何结合运动服饰的特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差异化的体验感。
或许,今后消费者走过路过喝杯咖啡,顺便逛逛店内新品,说不定就相中眼,因一杯咖啡而掏腰包买了一件定价千元的衣服也成为常态。
跨界皆为业绩
03
近年来,运动品牌热衷跨界,产品跨界联名、跨界销售,无非是这种方式往往能起到“1+1>2”的效果。
说到底,跨界咖啡最终目的,是实现对运动品牌的反哺。扩大影响力,提高话题度,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引入新增流量才是营销目的。
对品牌而言,门店“不患多”,而患“低效”。在以往,多数品牌更多考量的是门店带来的实际销售转化,店效也就成为品牌评价门店好坏的关键标准。
以精细化、社群化运营思维运营门店,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不少品牌透露着这一新动向。
今年,安踏就一直在深耕安踏主品牌的价值,安踏品牌在“专业为本品牌向上”的目标下,进一步推动新一代安踏品牌零售终端——“安踏冠军店”入驻多个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北京合生汇、北京APM、上海环贸、广州天汇广场、天津及青岛万象城等),与奥运IP强绑定的同时,提升品牌整体调性。安踏冠军店持续开拓活动,邀请奥运冠军现场互动,传播健康理念。
对于创建了跑步社区内最大的跑步生态圈的特步而言,其拥有41家特步跑步俱乐部和约150万名特跑族会员,对于精细化、社群化运营是更具有经验优势的,如果跨界咖啡也能精准捕获咖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是能够很好实现咖啡消费者和本身产品消费者的相互转化。
咖啡香气固然可以吸引年轻人,但真正让他们驻足停留的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本身。各大运动品牌深知,其实,年轻人更愿为运动品牌的专业性买单。
业界人士指出,体育品牌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前沿材料、专业技术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李宁、安踏、特步等国产运动品牌在新产品开发、新材料应用、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国产体育品牌要走向高端市场,必须在专业性、功能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精耕细作,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这几年,国内体育品牌抓住国潮风,将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出现过爆款。不过,品牌要想有持久生命力还需要更多内涵支撑,要加强市场调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让产品既展现东方美学,又积极吸收世界潮流精华,如此开放包容才能俘获年轻人的心。
业内人士坦言,追赶市场潮流不一定都忙着去“卖咖啡”,着眼体育用品需求,以快应变,以高效灵活的发展战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国产体育品牌才能获得年轻人的持续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