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访谈
“本周起,各个新生班级的老师们都会发通知,让家长们组建互助小组,并在接下去的学年中自主策划、构思各类亲子活动。经过多年的摸索,学园积累了四大亲子互动模式,增进亲子间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其一,便是互助式小组活动,以增加亲子见闻。”该园园长陈丽坤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家长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懂得具体该如何陪伴。该模式为家长指引了陪伴方向,比如通过开展角色体验式、亲子互动式、娱乐趣味式的亲子互助活动,增长幼儿见识,提高亲子陪伴幸福指数,增进同伴、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陈丽坤坦言,当下父母的亲子陪伴意识都在增强,大部分人都会借助周末时光“遛娃”。“但家长自己带孩子出去玩,跟与三五个小伙伴一同出去,体验感还是很不一样的。‘组团’出行可以让孩子间共同玩耍、交流、成长,家长也可在聊天中交流育儿经验、分享社会资源,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陈丽坤告诉记者,刚开始可能有的家长比较没有经验,班级老师便会参与其中,还会到活动现场帮忙,给予明确的指导。
据了解,互助式小组模式已在该园实行了10多年,每个参与其间的亲子家庭都收获颇丰,好评不断。在该园公众号上搜索关键词“成长互助”,就可查看到往期丰富多彩的亲子课外实践花絮。陈丽坤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学园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学园教代会通过《晋江实幼家园共育方案》,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和推进家园合作共育,进一步形成了“慧心家庭”“热心家庭”等荣誉表彰制度,此举将进一步提高家长参与合作共育的热情。
探索更多互动模式
除了学园首创的“互助成长小组”外,该园还生成了其他三大亲子互动模式。比如,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季,启动阶梯式入园,以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从每年的招生对象中发现,大部分的新生来自于学园早教班的孩子,为缓解幼儿从在父母的陪伴下转换成自主入园的情绪焦虑,我们制定了新生开学前一周的‘阶梯式’入园焦虑五部曲模式,主要包括新生见面、亲子互动游戏、熟悉半日生活、熟悉午餐环节、熟悉一日生活五部曲。”陈丽坤介绍道,通过实践,他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几乎没有严重的入园焦虑,均能较顺利地进入幼儿园生活。
在亲子阅读方面,该园重视书香校园氛围的营造及亲子阅读分享的指导。比如,多次邀请各级专家到园开展分享式亲子阅读培训活动,班级每学期开展1-2次分享式亲子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通过班级互助小组家长成员自发策划、组织、实施。从选定一本书、阅读一本书、分享一本书三个步骤,推进阅读活动有效开展。通过分享阅读,为家长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其乐融融的亲子关系。
除此之外,该园每学年坚持开展亲子运动会,不断改变形式,在趣味性和亲子互动上不断调整。通过活动让孩子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个性、自信、大胆、勇于竞争的品质。与此同时,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促进家园双向沟通。据了解,该园目前已形成基本稳定的亲子趣味运动会模式。
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据了解,该园每学年各个班级会通过期初、期中、期末召开三次不同形式的家长例会,提前让家长了解学期工作任务、幼儿学习发展目标以及注意事项。“圆桌型家长例会家长的参与积极性高,有的谈经验,有的谈困惑,彼此拉近距离。”陈丽坤告诉记者,家长们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不仅能解决育儿困惑,还能达成共识,提升育儿理论水平,参与班级管理,形成家园共育目的。
除了圆桌型家长例会外,该园还开启了其他四种不同模式、内容丰富多样的家园共育模式。比如,学习型家长讲座、体验型家长助教、研讨型家长开放日、抢票型家长对话。陈丽坤说,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会慢慢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以及学园的主要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该园每月通过微信平台分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不定期推送各类关于幼儿生长发育指导、科学喂养宝典、性格养成等教育信息,丰富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此外,定期向家长征集一线育儿心得,并在全园进行分享传播,为全体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提供借鉴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