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
晋江池店镇,池峰路南延片区改造征迁工作,仅用了20天居民签约率便达100%。
池店是晋江的经济强镇,包括安踏晋江总部在内的1300多家企业坐落于此。可2019年上任之初,池店镇党委书记吴尊意并不轻松,“常有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小孩就近入学难。”
池店下定决心补上城市化这块短板:新建的2所中学、6所小学都是晋江市属优质校。“去年镇里的户籍人口增加了1万多人。”吴尊意说。
全面协调发展,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涵。20年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晋江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坚持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清华附中晋江学校执行校长刘向军领着记者走进位于紫帽镇的崭新校园:校园现代建筑融入了红砖大厝的闽南古风,“闽南红”与“清华紫”相映成趣。累计投入16.9亿元,晋江打造的是一流校园设施;派出专业管理团队,清华附中带来的是一流教育理念。
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功能品质,晋江近年来“大动作”接二连三: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去年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2020年营业的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篮球馆依照职业篮球赛事标准设计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优化功能布局,离不开土地支撑。
从平面看,晋江工业用地开发比例已近49%;从立体看,容积率却只有1.07。晋江以改革求解,盘活低效用地。各工业园项目布局全市统筹,分类施策“腾笼换鸟”。“如果按照2.0的容积率提升目标计算,全市工业园区将有望释放近3万亩土地空间。”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国鑫说。
磁灶镇苏垵村,九十九溪穿村而过。村党支部书记陈树森见证着这条晋江重要支流的蝶变:“当年水脏、河道窄,一下大雨就漫堤。如今水清岸绿景美,是村民的幸福河。”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正在成为晋江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两年保持100%,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39.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9平方米。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正月初一,闽南人最看重的日子之一。每年这个时候,晋江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都要集体拜访当地企业家。这条不成文的约定已延续多年,风雨无阻。
20年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晋江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从当年引导企业重质量、打品牌、谋上市,到如今的创新驱动、‘数智转型’,每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委和政府总能及时为企业明方向、定航标、添动能。”恒安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许连捷说。
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企业,在晋江早已是常态。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胜科纳米(福建)有限公司一批重要设备滞留国内某港口。“政府帮我们联系当地商会,用快艇从排队货轮中提前拿到了设备。”关键时刻的“帮一把”,让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乔明胜念念不忘。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这4句话不仅挂在晋江干部的嘴边,更落实在行动上。对此,“海归”博士曾福泉有着真切体会:“当年到晋江创业,都是晋江的干部上门来服务。”他领衔的技术团队攻克第三代着色技术,如今已在晋江落地转化,应用于食品包装、纺织化纤等领域。
近年来,晋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如今,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压缩93.71%,即办件占比为85.73%。
“20年再出发,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主动融入新时代新福建和泉州‘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建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晋江经验’新篇章。”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