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学学“睡不着的晋江人”

作者简介:王耀杰,笔名瀚唐、韩笑等,系厦门日报社专副刊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福建省报纸副刊工委委员。

王耀杰

今年是“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

7月下旬,借参加省报纸副刊工委年会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采访活动之机,我走进晋江经验馆。该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情景再现等手法,辅之数码互动、多媒体查询、数字沙盘等新技术,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展示“晋江经验”的发展历程和探索思考。参观后,精神为之一振,又引发深深思考。

侨乡晋江,在改革开放之初,和当时很多县域一样,“穷得叮当响”。沐着改革开放春风,晋江人从“三闲”(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创业起步,较早开始“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创办乡镇企业。凭着一股筚路蓝缕不畏难、愈试愈勇不服输的劲头,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传统产业领域摸爬滚打、乘势而上,接着逆市转型、超前创立品牌,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福建第一”“全国十强”的发展奇迹。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将其总结为“六个始终坚持”与“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晋江经验”。

经济实力连续28年保持福建县域首位,为什么是晋江?一路采访,我一路在问自己。有人说,爱拼敢赢是晋江人的鲜明个性,是这座城市经济竞争力位列全国第4位、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的根本原因。对此答案,我不敢苟同,它偏空泛了,有贴标签之嫌。整个闽南人都有“爱拼才会赢”的血性追求和文化积淀,但唯独晋江人创造了奇迹并保持28年的传奇故事。

在利郎集团总部,中国利郎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胡诚初原先在上海国有企业工作,后来加入利郎创业团队。他说:“‘睡不着的晋江人’,几乎是晋江人天生的特质,不断自我否定,充满忧患意识,在关键时刻,又能倾注所有财力,放手一搏。”这种说法让我眼睛一亮。与媒体同仁交流,他们说,这7个字,既是晋江人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也是晋江人拼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晋江人睡不着,是因为特别有梦想。晋江民间有着旺盛的创业激情,“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是不少晋江人的心理状态。正因此,晋江是内源式发展的“草根经济”“民本经济”,民营经济特别发达。晋江老板心气特别高,矢志做大做强。目前,晋江上市企业50家,数量居全国县域前列,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

晋江人睡不着,是因为特别有危机感,在挑战面前特别“灵动”、创新意识强。他们既不怕逆水行舟、迎难而上,也通晓乘风而起、顺势而为;他们既勇往直前、坚定不移,也善于弯道超车、改弦易辙;他们能够突破发展瓶颈、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转型升级。这种灵性和胆略、聪慧和睿智,在晋江的发展历史中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晋江人睡不着,是因为特别敢闯特别能拼。闯和拼,是刻在晋江人血液里的基因,这既有华侨之乡的传承,也有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发。晋江人呛再多的苦水也不后退,碰再多的钉子也勇往直前。他们“一腔孤勇”,他们“彪悍决绝”。不少民营企业在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打的都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背水一战,最后凤凰涅槃。

晋江人睡不着,还因为始终专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筋”和“骨”。实体经济是晋江的“传家宝”,“晋江经验”落在一个“实”字,就是心无旁骛、实实在在。无论是初创时的“乡镇企业一枝花”,还是如今的“秀木聚成林”,实体经济在晋江的发展格局中始终占据突出地位。晋江也因此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重镇。

植根于实践土壤的经验,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恒久力量。“睡不着的晋江人”摸索形成的“晋江经验”,过去是创造“晋江奇迹”的金钥匙,未来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航仪。

“晋江经验”不仅有本土价值,也有异域启示意义。在我看来,“晋江经验”蕴含的底蕴与特区“闯”的精神、“创”的干劲、“干”的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秉持“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厦门人要多向晋江人学习,闯劲更大一点,突破力更强一些,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措施更多一些,这才是对特区建设最好的纪念和致敬。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