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雅雅
昨日,11家企业与福州大学进行了校地、校企合作项目签约,5名专家学者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治理、食品、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科技成果推介。而在此前,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福州大学设立晋江校区……一系列的动作为晋江再次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近年来,晋江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引平台、出政策,助力企业突围与产业转型。晋江企业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设备持续升级,材料更新迭代,工艺日益完善,产品推陈出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科技创新成了最重要的关键词。
平台集聚 创新生态有活力
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与福州大学签约的企业之一。它与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就“工业机器人在面衬稳型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签约。
“华宝智能自成立起便扎根制鞋自动化领域,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化柔性智能生产线,助力传统制鞋业实现机器换工。”华宝智能总经理林亚真介绍,此次双方合作项目属于机械自动化智能制造领域,项目基于企业的实际技术难题进行研发,同时将在人才培养上开展更深入合作,“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为华宝智能的转型升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助力制鞋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签约不久前,双方就“互设合作基地、促进实习就业、设立奖教奖助金、开展研用合作、推动党团共建、强化人才交流、丰富校企文化、增频校企互动”等八个方面进行签约合作,并设立了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基地”,同时,华宝智能将引入2名博士后导师和6名硕士研究生。
与华宝智能的产学研合作,是福州大学晋江校区自2015年11月落地晋江以来,与众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一直非常重视产学研、校企合作。”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副院长林志贤告诉记者,整个园区产学研对接工作在持续不断推进中,至今累计合作企业91家,意向合作企业153家,已策划生成项目169个,总投资约2.9亿元。
林志贤介绍,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将发挥好学科优势,依托电子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新机械、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学科,与晋江企业界一同探索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只是晋江引入的众多高端科研平台、高校之一。在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产业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晋江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发展战略,通过引进高端科研平台、出台针对性政策等多种方式,打造创新生态。
如今,晋江六大新增长区域建设已全面铺开,三大本硕高校版图正式成型,9家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多核驱动,集成电路产业铸链成势,发展后劲更强、动能更足。
科技创新 传统产业育新机
在安踏企业博物馆,轻与重在这里有机统一:一边是由安踏研发的举重鞋,抗压超1吨,助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一边则是跟随我国宇航员飞天的“氢跑鞋3.0”,实现了男款41码、单只鞋仅99克的重量,鞋底密度降低至0.1g/cm3,仅为羽毛的1/5,创下慢跑鞋WRCA认证的世界最轻纪录。
从一家传统的民营企业转型成为具有现代化治理结构和全球竞争能力的公司,科技投入是安踏集团始终不变的追求。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透露,过去30年,安踏研发投入累计超56亿元;预计到2030年,集团的研发投入将累计达200亿元。
在晋江,从传统优势产业中走出的创新“大拿”,安踏集团并非唯一。在科技赋能下,晋江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等研发取得突破,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6年,百宏实业投入智能化建设项目,从单条生产线到单个车间,再到整个厂区,均率先在业内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百宏智能生产线的使用,能够减少用工6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生产效率提高40%。
“当前,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百宏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吴金錶表示,数字时代已经到来,百宏将抢抓数字风口,打开转型升级的新密码,拓展数字经济的新蓝海,共创数字新未来。
在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不断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中,晋江正加速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像百宏一样通过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
如信泰集团持续加码万物智联,引入大数据、5G等“黑科技”,将“芯”技术、方案嫁接进鞋服穿戴等多个领域;华宇织造生产车间和“互联网+”对接,生产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在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批又一批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借助科技创新,开拓新市场,业务涉足汽车、船舶、旅游用品、家纺、医疗器械等新领域。
“目前,晋江高新技术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不难看出,传统企业越发重视科技创新。”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必须通过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集群化,带动晋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集群优势 高新产业动力强
创新生态的打造,也让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为晋江高新产业“聚木成林”提供肥沃土壤。
在芯片行业,胜科纳米有着“芯片医院”的美誉。虽然不直接生产任何产品,但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比如提供芯片的失效分析、材料分析,胜科纳米有力助推了芯片全产业链的研发和产品良率的提升。
2021年7月,胜科纳米在晋江注册公司,8月就完成选址,从场地装修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分析实验室建设速度的纪录。实验室投用半年多,营收已超预期。
“现在,我们的业务已经覆盖周边城市。”胜科纳米(福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乔明胜说。
在今年的第二十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位于晋江三创园的致慧医疗展示了新一代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仪。该仪器为致慧医疗自主研发,将血样前处理的多个步骤融为一体,结合其PETCTC技术(循环肿瘤细胞精准检测及癌症免疫治疗技术),能从仅1ml外周血中捕获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循环肿瘤细胞,相比业界其他技术,效率至少提高10倍。
致慧医疗负责人邱清育告诉记者,该公司通过研发新一代分选仪,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资本方的认可。
登上珠峰的福建鸿官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持续关注5G通信基建站技术装备;中策光电专业从事光学光通信元器件设计、生产与销售;三伍微电子在5GWifi射频芯片设计上钻研颇深……晋江新兴产业企业正不断涌现。
近年来,晋江狠抓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加快抢滩布局智能装备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多个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对于晋江产业结构提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晋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努力跑出创新“加速度”。当前,晋江结合产业结构布局需求,逐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希望依托各类平台载体,引进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