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龙湖施维隆:追梦诗书联

他当过老师,后下海谋生,将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耳顺之年,他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只因想专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无旁骛地研究国学。这是他心底深藏的渴望。虽然几十年来,他也一直都有在写诗作联写书法,但他想,若能心无旁骛那该是不同的。“辛苦了一辈子,我想专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秉持着这一份热爱,11年来,他把心思都花在了诗词、楹联、书法上,每日笔耕不辍,不仅出版了《隆兴阁诗联书法集》,还为传承楹联及书法而奔走着。

他就是现任福建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海峡百姓书画院副院长、泉州市楹联学会会长的施维隆。

良师引路 辍学少年坚持写诗

施维隆是龙湖镇洪溪村人,今年71岁。他与诗词打交道已有57年,平时无论生意多忙,他都没有停止诗词创作。

14岁那年,施维隆在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吟诗并试着写诗,把生活的感悟用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虽然那时关于诗的韵律他还不太懂,但他敢想敢写。在学校,施维隆一直是“学霸”一样的存在,因此老师也都喜欢和他探讨学习的事情。高一年,施维隆在出黑板报的时候,他将自己写的诗抄录在上面,被同样爱好诗词的一位老师看到了。老师很惊奇觉得写得很好,于是找到他。从此,这位老师在课余时候总是和他一起交流诗词的写法,一起写诗,帮他修改;再后来,还教施维隆写联对。“诗联一体,很多是相通的。”施维隆说,因为有了老师的引路,他在诗词楹联创作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高二年,迫于家境困难,施维隆休学回家帮忙生计。从小到大,他成绩一直很好,人又聪明,深受老师们喜欢。辍学后,老师们觉得很可惜,都想着办法帮他继续学习。“我的老师每周末走路到我家里来教我,那时他已经57岁了。”不仅教他课本里的知识,还教他怎么备课。

“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不仅教我学习,知道我家困难,有的老师还常常会拿2分钱、3分钱,让我去买学习用品。”那个时候,2分钱对于施维隆来说是一笔巨款了。对于老师的恩情他一直铭记于心,在他的《隆兴阁诗联书法集》里有数十篇作品专门写了这些老师。辍学的日子里,施维隆白天扛石头,晚上就学习,除了学校的课程以外,诗词楹联书法他一样也没落下,甚至还自学了南音乐器,学会了弹琵琶。

1975年,村里的洪溪学校需要老师,那时学校没有什么老师,学生的成绩也不好,校董会里的人提议说去招施维隆来当老师吧,“他脑瓜好,会读书、会写信、会写联,一定也会教学生的。”原来在洪溪村,施维隆是大家公认的“厉害人”,村里有许多人在海外讨生活,和家乡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那时,识字的人很少,村里的人就找施维隆帮忙写信,没想到寄出去的信不仅有了回音,回信里还有亲人寄回来的钱。“施维隆写的信真的能联系到人”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了,于是大家都找他来写信。从此,施维隆便一直帮助村民写信、写联。没想到因此走上了教师岗位。虽然非科班出身,但是,凭着“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的一股劲,施维隆用一年的时间,就带领班级拿下了那年期末考试泉州的第一名。后来,迫于家庭生计,做了6年老师后,施维隆下海经商。

当老师的时候,施维隆坚持创作诗词和楹联。下海经商后,他也没有停止。为了寻找客户,施维隆要到全国各地去出差。白天找客户,晚上回到旅社后,他就开始写诗词,用诗词记录生活。在《隆兴阁诗联书法集》里,有1985年去杭州出差时写的诗词,也有上世纪90年代初在武汉街头的见闻。

义务撰联 坚持半世纪

从开始帮村民写信开始,施维隆也帮村民撰联。闽南的盖新厝或者起宗祠的习惯,都会在门上镶嵌对联。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华侨回村盖房子,都会请他帮忙撰联。渐渐地,连附近的祖宇、寺庙修建时都会找他撰联写匾。

自从施维隆卸下生意的担子,专心于研究诗词楹联后,慕名找他编写联作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空,他都来者不拒。最近,他刚刚完成了晋江倪氏大宗祠的撰联工作。“他们需要19副对联和一方碑记,要想撰写出好的联对,要把他们的族谱反复翻看好几遍,熟悉姓氏的历史,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联对来。”施维隆习惯晚上创作,每天晚上9点到晚上12点30分是他的固定创作时间,“白天事务比较多,晚上才能静心思考,也更有灵感。”在这种厝宇、宗祠的联对中很多都是冠名联,不仅要在联作里镶嵌名字,还要在联作里体现人物的事迹。“要了解每个人物的背景才能撰写,因此花费的时间要很多。”

施维隆记得前年,石狮纪氏大宗祠落成,祖厝需要11副联、大宗祠需要15副联,还有照墙1对,27副联作要将纪氏历代名人的名字和世纪都镶进去,是个很大的工程。“其中,有一副对联里要将五兄弟的名字都镶进去,这是我自撰联以来最难的一次。”他苦思冥想了两天,终于写出“观身克敬,常伦唯饬正;策世求真,典教不堪乖”,不仅将五兄弟的名字“观、策、常、典、正”都镶进去了,还阐明观察自身的道德行为,必须敬慎;筹划人生,立身处世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的真理。这一联写出来后对方很满意,他也特别高兴。

自从2017年担任泉州市楹联学会会长以来,有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找到施维隆,请他撰联。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慎之又慎,“每一个字都要很仔细地推敲,有时候一个字要想好几天,毕竟每一个对联出去就不仅是他个人的作品了,不能让人家说这个协会的会长水平太差。”

热衷推广与传承

撰联半个世纪,施维隆获得了很多奖,从国家级的奖到省市级的,数不胜数。他不仅联编得好,一手字也写得极好,大气端正。龙湖镇政府大门口的联对连续七年都是他撰写的,从编写到书法,一气呵成。“龙马奋蹄邀商扩企谋遐福 湖山得意开景通衢醉盛春”,这是他今年为龙湖镇政府大门所撰写的,2.8米长的联对气势恢宏。而龙湖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春联大门那一对“和谐社会民欢乐 稳定市场物正真”从联到字也都出自他的手。

2012年2月,施维隆发动组织成立了晋江市龙湖诗书画协会,并成为创会会长。而后他连任第二届会长。在任会长的七年时间里,他出钱出力,配合市镇各种主题宣传、组织春联义写等活动,连续六年为龙湖镇乡邻写春联。组织参与书画义卖,并在学校推广书法课,指导孩子们学习书法。

担任泉州市楹联学会会长后,他经常组织会员到泉州各县市采风,推动乡镇文旅发展,大力宣传美丽新农村建设成果。去年11月6日,他还带领20多位会员到梧林传统村落采风,以梧林的标志景点创作了多副联作。同时,他还组织并积极撰写联作参与文艺抗疫活动。

如今,施维隆把重心放到了诗联书法的传承上。2018年,他开始到强民小学教学生书法,每周二下午为两个班级46个学生教授书法,同时教他们写联读联。暑假期间,学校没上课,他就在自己的工作室松竹斋里,为十几个孩子授课,“每周三、周日上午8点到10点30分,我都属于孩子们。”施维隆很喜欢这个时间,能够教孩子们书法和诗联的编写方法,让他觉得很有意义,“我小的时候遇到了良师,才有今天对诗联书法的成就,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教授给孩子们,我特别高兴,希望在他们心里也种下对国学热爱的种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