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达则兼济天下”

——媒体集中采访见闻录四

在自家新房前,安海镇溪边自然村村民许友达讲述幸福之路。 本报记者 陈巧玲 摄

本报记者 常励煊 沈茜

是何等“诱惑”,让央媒记者在晋江小村里惊呼:“我要把户口迁到这里来。”又是何种举措,让省报记者感叹:“这里的每个角落和细节,都显现出对妇女儿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近日,围绕“推动共同富裕”主题,中央及省市各级媒体记者走进安海镇溪边自然村和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等地,沉浸式感受共富之路上“芬芳美丽满枝丫”的晋江。

“我要把户口迁到这里来”

在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顺着能琴公园的廊道漫步,目之所及,占地19亩的溪边生态公园、书藏楼美术馆与闽南风格的红砖小别墅相映成趣,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村庄改造前,这片都是石头厝,也没有像样的道路。现在规划改造后,整个村庄变化非常大,不仅路宽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溪边村民许友达的新房正在装修,三层楼总实用面积有300多平方米。

2015年,许友达从厦门返乡创业做电商生意。这几年,他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感慨:“现在家乡建设得这么好,在家创业和在外创业没什么区别,生活成本反而降低了很多。”

坝头村是安海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溪边则是坝头下属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的老家。2016年,许健康通过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定向捐赠1亿元,并于2019年再次追加捐赠2500万元,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及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溪边由此名声大噪,成为媒体关注的“领头雁”。安海镇坝头村下村干部林毅表示,溪边村旧村改造项目首期规划改造总用地面积67亩,共拆除石结构房69栋,通过“拆旧建新”,村居环境和品质得到了大提升。同时,高层安置小区、安海实验幼儿园宝龙园区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幸福感不仅来自于“安居”,更在于“乐业”。去年,溪边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启动宝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的推进,让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宝旺公司不仅为溪边村的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而且,项目所得收益也将为入股村民进行分红,剩余资金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去年,我们公司销售额达2.6亿元,每个村民都分到了5000元的收益。”安海镇溪边经济社理事长、宝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许自兴告诉记者,经济社还通过流转300多亩土地给种植大户种农作物,由此获得的租金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数十万元收入。

“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们从原本的质疑变成了信服。”林毅表示,村庄一点一滴的变化,村民都看在了眼里,他们也从被动变为主动配合,因此整体工作较为顺利。接下来,溪边村还将继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庄谋取更大的发展,打造美丽溪边、幸福溪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家人口比较多,还增加了两个小宝宝,去年到现在光分红就将近10万元。”许友达的话,“震惊”了在场采访团的记者们。人民网福建频道记者林晓丽不禁打趣道:“溪边村民太幸福了,我也想把户口迁到溪边!”(下转3版)

溪边村创新村企合作、乡贤反哺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激活村民手里沉睡的住宅资产;以乡村联盟驿站为依托,盘活本地特色资源,形成乡村帮带效应;以村企合作项目为平台,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乡村振兴的“晋江经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