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重心转移

银行系电商平台“遇冷”

一则消息引发千层浪。前段时间,工商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其电商平台“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于6月30日24时停止。作为早期率先运营电商平台的银行机构之一,“融e购”的悄然离场,吸引了多方关注。

彼时,在电商浪潮日渐兴起的背景下,始于2014年的“融e购”平台逐步发展成为涵盖B2C、B2B等业务且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它的出现,带动了越来越多银行参与“混战”,如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交通银行的“交博汇”、光大银行的“购精彩”等平台,都为客户带来了更多选择。

不过,在扎堆过后,银行系电商平台却迎来了“退潮期”。

在公告中,工商银行表示,因业务调整,该行将于6月30日24时停止“融e购”个人商城相关服务。其中,个人商城的服务将全部停止,如用户需要进行积分兑换、购买贵金属和公益捐赠,可以登录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办理。同时,工商银行还将停止“融e购”企业商城公开销售、商圈销售、跨境贸易等相关服务,票据经纪、工行集采、司法拍卖等服务功能入口迁移至工商银行门户网站首页。此前,已有部分中小银行率先关闭线上商城。

“银行系电商平台目前大多结合客户需求来推进,与B端客户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对于个人客户,与大平台相比没有优势。”银行人士柯先生介绍,“平台更多的是增强银行机构与客户的黏性,让银行从简单的金融服务延伸至综合化服务,与企业共同打造新的销售等模式,银行机构也逐渐将重心转移至B端。”

亟待改变

银行系电商平台的“遇冷”,倒逼着银行转变思路,另辟蹊径寻找出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银行正缩小战线,将电商平台功能聚焦,寻找属于自己的“卖点”。以光大银行的“购精彩”平台为例,该平台依托“生活+金融”特色场景,以贵金属、乡村振兴产品为特色,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优惠活动。

与此同时,自家电商平台屡屡遇到瓶颈,不少银行转而发挥优势,利用消费金融借力电商巨头带“火”消费市场。

两个月前的“6·18”大促,银行机构就纷纷携手各大电商平台推出多重让利活动,吸引消费者,这其中,不仅包含了优惠满减或支付返现等优惠,也包含了各大专场活动,以银行的金融优势让利于消费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