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安海60岁高伯辉 带着千件锡壶回家乡

晚晴达人

锡器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在以前,都用于生活日用,像酒壶、茶壶、果盘、香炉等。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锡器渐渐淡出生活用品圈,但由于形式多样、造型多姿,渐渐被收藏圈所珍爱。

近年来,锡壶收藏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在咱厝安海,就有一位专门收藏锡壶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他在短短几年间,收藏了1000多件锡壶,成为锡壶收藏圈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多年来,他一直在外地生活、工作,花甲之年回到家乡的同时,把收藏的1000多件锡壶尽数带回了安海。他就是60岁的高伯辉。

爱好收藏40年

安海高氏宗祠边有一座四层高的自建房。每天早上,四楼的客厅里不时有人过来泡茶聊天。这座楼是高伯辉和兄弟的祖厝,四楼是他专门用来放锡壶的地方。自从回到家乡,这里便成了他和朋友们泡茶话仙的地方。

每天早上,高伯辉都会从不远的住处来到这里,先看看陈列架上的锡壶,然后拿一件到茶桌前,一边喝茶一边擦拭把玩。而他的老朋友们也不用提前打招呼,想来了就直接上来,坐下来便开聊,到了时间,该接孙子放学、该回家做午饭了,就各自散去。

“老高这里有藏品、有故事,我们没事都爱上来坐坐。”安海文史爱好者汪建育说。这个四楼客厅总是很热闹,不仅因为高伯辉好客,更因为客厅里密密麻麻的锡壶藏品。一进入客厅,可见四周放置了数个陈列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锡壶。“这里摆出来的应该有上千件,还有很多没地方摆,还在箱子里放着呢。”说到锡壶,高伯辉声音里满是愉悦和自豪,这些藏品可以说是他半辈子的心血。

事实上,高伯辉专注于锡壶的收藏时间并不长,也就七八年。但是对于收藏的兴趣,却早在少年时期就萌生了。20岁那年,工作后的高伯辉开始了“收藏之旅”,一开始,他什么都收藏,古时候的钱币、早期的纸币、瓷器等,或者玉、金、银、铜、锡的金属器也好,有看到有能力的话就会把它收下。但是,这些东西要收到好货并不容易,碰到好货要价又高,收了不久,高伯辉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而且收得太杂,没有出彩的收藏也让高伯辉陷入了迷茫。

2015年,高伯辉在自己的藏品中看到了一件锡壶,造型别致,他把玩了一阵后,下定决心专门收藏锡壶。“那个时候收藏锡壶的人很少,没有竞争,东西相对便宜。而且最重要的是锡壶造型变化多端、工艺繁复,明清两代出了很多锡器制品名家,锡壶的文化艺术和收藏价值也不差。”高伯辉从众多的收藏品中一眼爱上了锡器,他开始陆续整理过去的藏品,逐渐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收藏锡器上。

千件锡壶各有不同

在高伯辉收藏的锡器中,以酒壶、茶壶、茶叶罐、果盘、烛台、摆件、香炉、熨斗、筷筒等生活用品为主,甚至道教用的法器道具应有尽有。这些锡器的产地来自全国各地,年代也从明清一直跨越到近现代。这其中,各种造型的酒壶、茶壶最多。

“你看这对松鼠壶是一对茶壶,这个书本样子的书壶是酒壶,那个竖琴造型的琴壶也是酒壶。”高伯辉说,锡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与空气反应,用来贮藏干果、茶叶、药材等可使其色味经久不变,锡制壶具有盛酒冬暖夏凉、盛茶则醇厚清冽等特性,所以它的茶酒姻缘一早就已经注定。“你看,这个将军罐就是用来装茶叶的。”

中国早在宋以前就开始使用锡器,到了明清之际,锡器开始盛行个体打制,因此壶的形状也千奇百怪起来。锡壶不再以中国传统壶具样式为主要模本,先后从各种各样的人物、良禽异兽、龟蟹鱼虾、十二属相、果木葫芦、车船乐器、古玩雅好等取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高伯辉收藏的1000多件锡壶里,各种各样的造型和工艺都有。其中有很多锡壶如果不点破,外人根本看不出是壶。

“你看看这个是什么?”高伯辉拿出一个锡壶,只见这个壶没有壶盖,只在壶的底部有一个孔。记者看了半天不明所以。原来这是一个倒流壶,使用时,通过底部的孔向壶中倒酒,当把壶正过来时,酒却不会从孔里流出来。“这是因为壶身中有一个机关,倒酒时由于酒的压力使得酒很容易进入壶内,而翻过壶身时,这个机关启动就把那个孔盖住,于是酒就流不出来了。”

这些各式各样的锡壶,有浙江产、湖南产、香港产、汕头产、梅州产、福州产、泉州本地产。多年的收藏和研究,让高伯辉对锡壶的产地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看,这个浙江产的比较精致,汕头产的多以木头、竹子、玻璃画等拼接。”高伯辉将不同产地的锡壶摆在一起,不同的细节便体现了出来。“这一套是福州产的,应该是清时期的,我很喜欢。”高伯辉指着一套锡器说。这一套锡器由一对人物和一对敬瓶组成,人物分别表现的是赵云救阿斗和关羽过五关的故事,两个人物栩栩如生,比如赵云腰间还绑着小阿斗,细节特别丰富。而一对敬瓶由壶体结合花鸟等元素组合而成。在高伯辉看来,这套藏品更具福州锡器的特点。

“现在接触多了,一些锡器的产地通过细节就能分辨出来,特别是工艺的区别。”

自从爱上收藏,高伯辉便经常到全国各地的文玩市场走动。“2003年,我到江西赣州做生意,因此有了各多机会到各地去。”由于生意走南闯北的原因,他每到一地都会去寻访文玩市场。“每到一个地方,有一个场所我必去,那就是古玩城,我喜欢淘买的过程,享受收藏的乐趣。”高伯辉说,如果在古玩市场或相关地方能邂逅自己喜欢的锡壶,他会一连几天心情愉快。

这几年,高伯辉在锡壶收藏圈渐渐有了知名度,朋友们有新的发现都会告诉他,而各地古玩城的卖家也会主动发信息给他。在他的微信里,有许多收藏锡壶相关的群,没有出门的时候,他便能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关注着锡壶收藏的相关信息。

人到花甲,高伯辉除了到处旅游和收藏,没有其他的爱好。做生意40年,他把积蓄都用在了这上头。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人收藏锡器,藏品价格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在艺术品拍卖行,有的锡壶卖到了七、八万元。他渐渐有些吃力,从一开始见锡壶就收到现在有意识地去挑选。纵然如此,他还是收藏了1000多件藏品。因为喜欢,他“只入不出”,这些年,哪怕有人开高价想买他的藏品,他也不愿意割爱。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藏品的去处成了他心头放不下的事。在江西赣州生活了20年,高伯辉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来。每次回来,他都是自己开车,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地将藏品带回来,但多年过去了,带回来的只是九牛一毛。

今年年初,想着回家乡颐养天年的高伯辉开始了将这1000多件藏品“搬家”的准备。

“早上8点就去打包,一直到下午5点,跟打卡上班一样,一连整理了17天。”中间回来安海两天,买陈列架,打扫四楼的陈列空间,回去又继续整理,从头到尾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全部的藏品打包好,光纸箱就用了100多个。“因为锡器质地比较软,不能重压,因此每个纸箱里能放的数量有限,打包过程中,高伯辉小心翼翼地将每件藏品用纸包好,然后有序地放入纸箱中。

之后,高伯辉租了一辆五米半的长货车,花了7个多小时把100多箱的藏品带回了安海。回来后,高伯辉又一箱一箱地搬到四楼,一件一件地整理到陈列架上。“这一次整理又是一个多月,希望能把它们尽可能地展示出来,但这个地方太小了,还有很多箱没有整理出来。”

回到安海的大半年时间里,高伯辉一直来往于家与祖厝之间,他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四楼这片锡壶的天地里,“很多老朋友会来泡茶聊天,只要他们喜欢,我都会讲这些锡器相关的知识和故事给他们听。也有一些收藏圈的人会慕名而来参观,我都来者不拒,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高伯辉并不吝于和众人分享他的收藏;相反,他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些锡壶,了解到锡壶的魅力。“我把它们带回家乡,就是希望能让家乡的人们可以看到它们、了解它们。如果有地方可以展示,我愿意和更多人分享锡器文化。”

将100多箱藏品带回安海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