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宇凡(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四年2班)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动画片会把坏人的形象塑造得那么明显呢?从着装打扮,再到言行举止无不符合坏人的特点。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本意其实是教小朋友团结友爱之类的精神,但过于“脸谱化”的形象可能会误导孩子,毕竟坏人不会在自己的脸上写上“坏人”两个字。
什么是“脸谱化”呢,就是把不同立场的角色塑造得太极端了,譬如坏蛋总是长得很丑,一脸凶相,而好人总是长得阳光正义。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的吗?基于这个问题,我问妹妹:“如果有坏人来了,你会怎么办呢?”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坏人来了,我就打他、踹他,用玩具砸他。”但是,他们真的可以直接辨认出坏人吗?有一位女记者在杭州某幼儿园做了个实验,实验对象是经常看动画片的孩子。她拿着几颗糖果对一个孩子说:“今天你妈妈有事,叫阿姨来接你。来,这是阿姨送给你的糖果。”那个孩子高高兴兴地接过糖果,丝毫没有多想就和女记者走出了大门。女记者进行了几次实验,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怀疑的。这个结果是不是让人大跌眼镜?由此可见,影视作品“脸谱化”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给大家带来了欢声笑语,但从增强自卫、防骗防拐的角度来看,“坏人愚蠢,好人聪明”的塑造无疑是这个动画片的一个大漏洞。
我知道,坏人永远不会“本色出演”,他们只会不断地提高自己伪装能力。所以,如果一味地向孩子灌输“坏人愚蠢,好人聪明”的理念,那会导致孩子没有识别“坏人”的能力,被骗被拐的风险就大多了。
指导老师 庄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