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到来,很多人都知道当下的常见病有中暑、热感冒等。那么,你知道热中风吗?热中风,就是发生于炎热夏季、气温偏高的中风,这也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
晋江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张转喜介绍,一年四季,中风病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气温低于0℃以下的三九寒天,二是气温在32℃以上的炎热盛夏。张转喜提醒,在炎热的夏季,老年人在做好自我保健防中暑的同时,也要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夏季易发生中风
高温夏季缘何易发生中风?张转喜解析说,主要有两个因素。
其一,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若气温在32℃以上,身体每天大约会有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排出。过多出汗,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受到影响,输向大脑的血液因为受阻而变得缓慢,这样就会使血压升高,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加大。而且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及血液黏度的增加,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其二,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血流量也会有所增加,使得有限的血液纷纷流向皮肤,造成大脑血流量锐减,使原本脑动脉硬化的大脑组织,缺血进一步加剧,诱发脑梗塞的几率就会加大。
五方面预防“热中风”
张转喜建议,可从以下五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注意补充水分。夏日,当气温超过32℃以上时,人体需要靠出汗来调节体内热量。因此,补充水分极为重要。夏季每日水分摄入量应保持在3000毫升左右。尤其清晨饮一杯凉开水,对预防中风的发生很有益处。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比较迟钝,缺水时并不会立马感到口渴,所以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其次,饮食宜清淡。高温天气会影响老年人的食欲,也会使胃肠消化功能受到约束。因此,夏日老人饮食宜清淡,尽量避免过黏和油腻食物。首先要以新鲜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鱼、新鲜豆腐等。新鲜食物不但富有营养,而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这样对维持血糖正常和血脂水平大有好处。其次,要控制食量,七八分饱为宜。综合上述,清淡和低盐饮食、七八分饱,会降低热中风的发生率。
再者,形体要动内心要静。形体要动,就是“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夏季可到户外适当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打羽毛球等,这类属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以清晨、傍晚为宜,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10次。内心要静,是指气温升高时,要保持安静勿躁。“心静自然凉”,这句古代养生格言,富含哲理,对预防热中风也大有益处。
另外,建议午间小睡益心脑。有关数据统计,一日之内,中午12时至下午3时,脑溢血发病数最少,这与中国人睡午觉的习惯有关。中午“小睡”1小时左右,有利于人体生物钟的调节,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午睡时,要放松腰带,采取右侧卧位姿势,这样可以减少用心血量,也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最后,建议重视先兆,及时就医。一般中风会有先兆出现,如出现与平时不一样的头晕、头痛,或心烦胸闷憋气,或肢体麻木,握物不稳,或血压升高,长期用药难以下降。这些均有可能是发生中风的先兆,要及时到医院诊察治疗,千万不可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