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当遇到育儿困惑时,很多家长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来自晋江市实验幼儿园的潘泽城、潘遥清妈妈张爱莲对此颇有心得。从成为一名母亲起,她便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并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惑,不妨一起来听听她的分享。
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从容陪伴孩子成长
张爱莲坦言,平时她工作较为忙碌,但仍会抽空阅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争做一名学习型的妈妈。“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需求不同,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有的困惑能在书中寻找到答案,我觉得育儿的过程也是育己的过程。”张爱莲告诉记者,大部分人成为父母前并没有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而在普遍焦虑的大环境下,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很容易让家长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我在大儿子出生时也经历过很迷茫的状态,之后决定狂补各种育儿知识。比如,在孩子婴儿时期阅读有关辅食、身体、早教等方面的书籍,在孩子幼儿时期阅读有关绘本启蒙、情绪心理等方面的书籍。《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婴幼儿睡眠全书》《婴幼儿游戏0-3岁》《骑鲸之旅》等书,对我都有一定的帮助。”张爱莲坦言,孩子成长太快了,而作为家长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面对各种问题时才不会束手无策。
张爱莲告诉记者,第一胎坐月子期间,因为有月嫂的照顾,自己就是个甩手妈妈。后来,月嫂回家后,她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孕期学的那点知识不足以用来“对付”眼前的小人。“为了能把孩子带好,我疯狂学习育儿知识,看书、学课程、做笔记,才勉强度过那段手忙脚乱的时期。”张爱莲欣慰地说道,从不知如何哄睡到收获一枚自主入睡的娃,从喂第一口辅食就用宝宝餐椅到收获两枚自主进餐的“饭模”,有育儿知识“加持”的带娃路不至于太辛苦。
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
身体力行传承闽南语
当孩子逐渐长大,张爱莲开始思考:何为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这些年,我坚持最长久的事情就是亲子共读,从大儿子4个月起就带着他阅读绘本,1周后每天睡前都会进行亲子共读。小女儿一开始比较没有耐心,但通过不断地引导,在她1周半后也能安静地一起共读。”张爱莲说道,当把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后,有时一个晚上一本接一本地停不下来。
除此之外,张爱莲还很重视闽南语的传承。“上幼儿园之前我儿子只会说闽南语,普通话是入园后才接触的。2岁的女儿目前也只会讲闽南语,讲绘本时也用闽南语。”张爱莲说道,现在很多咱厝的小朋友都不太会讲闽南语了,所以她想身体力行地传承闽南语。除了在亲子共读时用闽南语表述外,她还会特地去找一些闽南童谣教孩子们念。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我儿子上学后有一段时间回家经常说普通话,我会刻意地纠正他,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跟他说如果只说普通话,很快就不会说闽南语,这样就没办法跟太奶奶、奶奶沟通,而且去看戏也会听不懂。”张爱莲说道,平时也会让孩子接触高甲戏、闽南布袋戏、掌中木偶、南音等,积极参加闽南童谣比赛,在学校的儿童节鼓励孩子演唱闽南语歌曲等,为孩子营造浓厚的闽南语氛围。
宝妈育儿干货
虽然平时忙于工作,但一有时间我都会带孩子到周边走走。比如,我会经常关注市图书馆、市妇联、附近景区、商圈、展馆的活动信息,筛选适合兄妹俩一起参加的活动,有时间的话都会尽量带他们出门转转。此外,孩子不同阶段的兴趣点不同,我也会陪着他们一同“打卡”。比如,我儿子喜欢传统文化,我还会特意带他去看舞龙训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当他们在书上了解到地铁、动车,我也会带他们去实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