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投身幼教行业至今,陈玉梅从一线的幼儿园老师、年段长到园长,再到两所幼儿园的创办者,尽管角色一直在变化着,但热爱幼教事业的初心始终不变。30多年来,她不仅是晋江幼教行业发展的参与者,亦是见证者。
踩着自行车入户
学前教育践行者
1992年9月,陈玉梅刚参加工作。“当时,罗山街道社店社区荣宗小学的大礼堂内,用窗帘布隔开了2个幼儿班,我在这里一教就是十几年。”陈玉梅回忆道,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当时大部分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大家对学龄前的教育比较不重视,幼儿园老师的社会认可度也不高。“我记得在路上遇到一些调皮的小年轻,他们就一直喊着‘阿姨来了,阿姨来了’,当时我的内心也比较挣扎。”陈玉梅坦言,但看到孩子们都那么可爱时,她便坚持往幼教这条道路走了。
在陈玉梅看来,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全力以赴地把工作做好。“由于没有经费,我们经常去捡纸皮、糖果纸,洗洗晒晒后再进行环境布置。看到我们在加班,校长常劝我们‘幼儿园的工作不用老是加班,把孩子看好就可以了’。后来,校园的布置得到许多家长的夸赞,他们也更愿意把孩子送来上学了。”陈玉梅告诉记者,看到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慢慢地从2个班发展到5个班,从大礼堂搬到了独栋的教学楼,这一路走来虽然不易,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苦。
除了校舍环境的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当时,因为还没有电话,我们就找村大队要了人口普查的花名册,踩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工作,与家长普及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陈玉梅说道,虽然办学条件很简陋,但他们很积极地组织孩子到村里的戏台开展各类比赛,甚至还会组织孩子到老人会给老人唱歌、跳舞,跟他们进行互动。后来,学前教育获得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也得到村里老人会的支持。“在路上遇到家长,他们都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友好,我觉得很光荣、很值得。”陈玉梅说道。
两度办园经历
谱写动人故事
十几年的时光,转眼即逝。2005年,陈玉梅由罗山街道荣宗幼儿园园长岗位,转至欣欣中心幼儿园担任园长。恰逢该园创评泉州市示范性幼儿园,陈玉梅在一次次跟岗学习、参与教研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她也参与了大专文凭的学习及园长培训,学到了更多有关幼儿园园长所应具备的知识,更加明确一所幼儿园的管理方向,也更清晰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一次偶然的契机,罗山街道罗裳社区村两委找到了她。由于该社区学龄儿童较多,为满足社区孩子的就学需求,就委托陈玉梅创办了军民幼儿园。“当时,利用村里小学腾空的旧校舍,按照幼儿园的办学需求进行设计、改造,把我年轻时的梦想付诸其中。”陈玉梅告诉记者,由于经费有限,当时的外墙设计是她和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和设计图片后确定的。在确定方案后,老师们互相协助,一人站在扶梯上作画,一人扶着扶梯。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过一场大雨把整个墙面都冲花了。后来,重新再画了一边,刷了亮油,才总算完成了幼儿园的外墙装饰工作。
“我记得刚创办时就有200多个孩子入学,过了一年的时间,入学的孩子数量上升到了三四百个,周边社区的孩子也都往我们幼儿园里送。2012年底,我萌生了将之创建成晋江市示范性幼儿园的想法,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和努力达成目标。”陈玉梅告诉记者,如今,军民幼儿园处于过渡阶段,小中班段的孩子符合“两一致”条件的,将遵循自愿原则转入今年秋季正式投用的罗裳幼儿园,待明年7月份最后一届大班段幼儿毕业时停用。陈玉梅说道,看着军民幼儿园从无到有,心中其实很不舍。但作为幼教人,她看到自己所在的街道创办了一所敞亮的公办幼儿园,她也感到十分开心,这似乎是幼教人的情结。
2015年,由于罗山街道罗裳社区拆迁,原来的旧校舍被拆掉,很多孩子没地方就学。受罗山街道教委办的委托,陈玉梅二度创办幼儿园,开办了乐贝尔幼儿园。据了解,在短短的6年多里,该园成为福建省首批保教改革建设园之一,且于2017年获评为晋江市示范性幼儿园。下阶段,陈玉梅将带领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内化,争创泉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在幼教这条道路上,陈玉梅至今已经走了30个年头,用初心和坚守谱写动人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