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合理借贷不攀比 理性消费要牢记

理财课堂

量入为出勿攀比

“6·18”购物热潮已落下帷幕,面对众多促销优惠,你“剁手”了吗?

除了日常消费外,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过度负债、深陷不良“校园贷”漩涡、遭受恶意催收等新闻事件屡见报端,反映出不少人在消费方面缺乏理性,在借贷方面缺乏谨慎,在财务规划方面缺乏技能。本期,我们来聊聊如何更好地理性消费和进行财务规划。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尽情享受美好生活。而对于暂时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则应理性克制消费欲望,把钱花在刀刃上,为自己编制一张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资产负债表。

尤其是大学生、未成年人等群体,在未就业之前,其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生活费用,自身没有收入来源,还款能力不足,更应当客观看待消费欲望,避免提前消费,不要养成盲目攀比的不良消费习惯。

对于占用资金较大的耐用消费品,适当的负债能够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既能提前满足生活需要,也能减轻短期付款压力。在考虑是否要借款时,金融消费者首先要考虑还款压力,不妨给自己画一条债务警戒线,将消费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以贷养贷”行不通

针对不少平台号称的“放款快”“利息低”“XX天免费额度”等夸大其实的营销宣传,金融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要特别注意利息的计算方式,在贷款时不仅要看借贷本金,还要看借款期限和利息的计算方式。对金融消费者来说,不管计算方式如何变化,要记住“借款越多,时间越长,还款压力越大”这一基本常识。

金融消费者要知道不还贷款要承担后果。征信系统会客观记录金融消费者从放贷机构获得的每笔贷款的存续状况,个人因自身债务管理不当导致违约的,会在系统里留下记录,影响到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日后的业务往来。金融消费者事前要谨慎评估债务负担能力,以负责任的态度来承担和偿还债务;事后亦不要企图逃避债务,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

财务规划很重要

消费、负债、保险、投资等话题是家庭财务规划的必备要素,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加强学习金融知识,系统性地认识和更好地规划家庭财务。

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目标,明确财务目标有助于系统性地安排消费、储蓄、投资等相关事宜。例如,大学生在手机使用多年后想更换新手机,可以将其作为自己的短期财务目标,通过合理安排日常消费,逐步积累足够的资金去实现目标,而不是急于寻求来路不明的线上贷款。

厘清家庭资产负债,做好储蓄、家庭保障和长期投资方面的规划,实现家庭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金融消费者还应当注意做好养老规划,把握生命周期的规律,提高对保险保障功能的认识,制定健康可持续的理财规划并坚持下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