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对症下药 提高国内市场佔有率

东石:“两条腿”走路 撑开伞业新天地

本报记者 许春

俗话说,东石伞撑天下。然而疫情发生的3年多来,以出口为主的晋江市东石镇制伞业,受到了严峻挑战。出口市场在变化,加快开辟国内市场,以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成为东石伞业谋求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

13日,在东石镇振东开发区,东石伞业电商产业馆正在加紧内部装修。这是近来东石镇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培育壮大制伞业电子商务平台,助力东石伞加快打开国内市场的破题之举。

“场馆建成后,我们将招引伞企进馆陈列,并对接阿里巴巴1688平台和相关会展商,定期举办晴雨伞展会,搭建网络直播基地及选品平台,加快东石伞在国内市场佔有率的提高。”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表示。

事实上,有“中国伞都”之称的东石镇,以大额订单为主的伞具出口,曾被比喻为东石伞业赖以生存的“大象腿”。东石也是中国最大的伞具制品及制伞原辅材料生产和出口集散地。

疫情发生后,外贸订单减少,国内成品伞市场佔有率小、产品附加值低,日渐成为制约东石伞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而反观另一面,作为伞具和制伞原辅材料生产基地,东石镇又为浙江上虞、杭州等制伞基地,提供大量伞骨、伞头等配件;东石的成品伞源源不断供往义乌等电商基地;东石也不乏为焦下等国内高端晴雨伞品牌代工的伞企。

东石从来不缺好的伞企和完善的制伞产业链,但却因国内销售渠道较窄,无法追逐晴雨伞市场的高附加值。此前,曾有企业以“大额订单”思维,通过压缩成本推出9.9元人民币的晴雨伞,希望以低价为优势,打开市场。

“然而此举成效却寥寥。”洪建立坦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个性化的需求等,无不倒逼着东石伞企加快转变生产、管理、销售模式,抢佔国内晴雨伞中高端市场。

一变百变。东石镇企业办相关负责人分析,相比外贸大额订单,内销产品更注重个性化、功能性和不同场景及新材料的运用;同时,交货期短、订单量小、市场反应快等要求,对东石伞企从品牌营销、工业设计到功能型产品开发、销售渠道的建设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聚焦伞业困境,东石镇党委政府将推出多项举措,加快孵化“中国伞都”国内市场,破解外贸、内销“长短腿”问题。

“除了通过展会引流,搭建直播平台之外,我们还将开展电商培训、邀请网红主播‘助阵’,畅通伞业线上销售渠道,建设电商经济生态体系。”洪建立说,东石还将加强伞企与泉州地区大中专院校的合作,为伞业积蓄电商人才;同时,以产业聚集优势,整合伞业物流流量,统一与各物流公司进行议价,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助力伞企减负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研发的推动下,近来,东石伞骨实现了从半自开收向全自开收的跨越,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而新型材料的运用,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功能性与美观性。

在东石镇党委政府推动下,不久后,晋江市伞业行业协会将成立。“相比该协会的前身晋江市东石伞业公会,将有更多行业‘新血液’加入,预计新增100多家会员单位企业,其中不乏新晋江人创办的伞企。”东石镇副镇长许竞宇介绍,此外,该协会还将吸收制伞业上下游企业及相关服务商加入,共同做大、做优、做强晋江伞业。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