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专访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谢加欣

探索基层服务模式 打造暖心便民医院

院长访谈

院长简介 谢加欣,1983年出生,晋江市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支部书记,管理学硕士,儿科主治医师。泉州市儿科学会理事、泉州市抗癌学会委员。

在晋江市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名医生,潜心扎根儿科诊疗临床一线,持之以恒做好为患者谋健康这一件事,成为不少人青睐的青年医生和医院负责人,10多年的时间,以“敢拼、实干”的标签,在广大患者和家属中间圈了粉。他,就是咱厝的年轻院长——谢加欣。

从市直医院一线医生到基层医院的管理者,谢加欣创新务实,摸索出一套医院在医疗业务发展及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如何科学发展的思路,始终注重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开展多项便民利民、暖心服务举措,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获得市民的广泛认可。

用心服务 努力践行从医初心

不少医者都曾在年少时就满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心愿。务实的谢加欣却坦言,“其实自己一开始并没想过从医。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坚定、专注地走下去。”

2007年,谢加欣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当时,儿科是个冷门的科室,医学生往往都不喜欢从事这个专业,风险高、付出多、收入低。在参加工作面临选择和确定专业时,他想起自己儿时经常与之聊天下象棋的一名村里老医生对自己说过的话。“只要患者求诊于医生,医生是不能选择患者的。”

“当时并没觉得有什么,后来才惊觉这话并非闲谈,更像是他毕生从医的感悟。”谢加欣说,“记得我当时对他说的是,‘那当然,如果是我也会做到’。”但当面临抉择时,儿时的这句“戏言”就像着了魔一般在他的脑海中回旋。就这样,2007年大学毕业后,谢加欣正式成为晋江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儿科医生。

每一个治疗故事,都是动人往事。2015年10月,一名姓向的高龄产妇因不规则腹痛前往晋江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可是,意外在其产下一名女婴后悄然而至。向某因羊水栓塞,在分娩后突发大出血,被施以紧急手术抢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父之乐,新晋父亲就因手术费犯了愁。虽不是自己经手的患者,但谢加欣知道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除了自己捐款,还连续2天在朋友圈转发、筹款、晒出明细。30元、50元、100元……共计为患者收集了1830元爱心款。谢加欣告诉记者,在他从事儿科专业的这十五年,也积累了很多“回头客”。“谢先”的称呼在医院里甚至走在街上被人这么称呼时,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医者,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潜心钻研 探索基层医院发展模式

2016年,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谢加欣作为市直医院的后备干部挂职于晋江市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并于次年开始主持工作。

从市直医院一线医生到基层医院的管理者,身份转变带来压力的同时,他更觉得是一种挑战。他坚信,“只要我有心、用心,就能把事做好。”

年纪轻、没经验,如何服众?如何开展工作?来到灵源卫生服务中心以后,谢加欣马上参与一线门诊,跟随公卫科下社区体检入户随访,深入了解基层卫生院做的事情。很快,他就了解了基层卫生院的各项工作模式,摸清了医院自身的薄弱点和强点,并理出一套医院在医疗业务发展及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如何科学发展的思路。

因不断优化管理,2017年、2018年,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年度考核成绩从原来的全市排名十几迅速攀升到全市第三、第二,并在接下来几年里均位居全市前列。同时,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了包括中医馆、儿童中医调理、产后盆底康复、动物致伤科、驾驶证办理或更换体检、睡眠障碍门诊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业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注重加强年轻医生的培养及骨干医生的深造,从而使中心的业务量和就诊人次每年都有20%的递增,甚至周边街镇民众也会慕名而来。

创新务实 不断提升便民服务质量

前一段时间谢加欣特别忙,用他自己的话说:“吃饭几乎在吞,工作几乎在拼。”据记者了解,身为“80后”的谢加欣是晋江市最年轻的基层医院负责人之一。“年纪轻”这一优越的身体条件,给了他“工作上能拼敢拼”的身体基础。

谢加欣说,小儿科医生身份让他更懂得患者的需求,更能换位思考患者的想法。所以,这些年他一直注重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不断开展多项便民利民、暖心服务举措。例如,当看到下雨天就诊的老人家在医院门口打伞等车时,感受到他们的不便,他便在医院门口搭建了“暖心候车亭”,并主动联系公交公司在此设立站点;发现患者在中心就诊过程中休息不便的情况,他便在门诊大厅的一角设立了便民休息区;了解到附近居民有驾驶证办理或更换体检服务的需求,他便主动联系驾管部门,搭起驾管医院的合作桥梁,建设了驾驶证办理或更换体检服务点。据了解,这是全省第一家可以实现现场取证的驾证体检基层医院,极大方便了周边民众的办证换证体检需求。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谢加欣带领中心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一线抗疫,高效完成属地各项防控任务,包括疫苗接种、核酸采样、隔离人员转运及健康管理等。抗疫经历让他意识到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是防控的第一哨点,有必要进行强化升级。2021年8月,在晋江市第二医院(安海医院)医共体党委牵头指导下,创建了全省第一家“疫情防控标准化小型医疗机构”——灵源街道大山后社区卫生服务站。该模式获得省市级领导现场调研的肯定,并进行全市推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