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亮相央视的51米巨龙 来自梅岭三光天锦塘舞龙队

本报讯 (赖自煌) 3日,晋江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亮相央视。其中,咱厝51米巨龙的风采引发了厝边关注。据了解,这条巨龙来自梅岭街道三光天社区。

三光天是闽南舞龙发源地之一。三光天(锦塘)舞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舞龙队由锦塘自然村洪、黄、曾、蔡四“角头”的村民组建,最初作为祭祀活动表演,后来演变为竞技项目,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锦塘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舞龙队的成员。

昨日,记者走访三光天社区,锦塘舞龙人正忙着训练,备战全国传统舞龙公开赛。

“锦塘的龙又称半肚龙,其套路基本是武术套路的演化,分为龙珠、龙头、龙节、龙尾,以锣鼓为号,由于半肚龙龙身轻盈纤长,舞起来的时候整条龙可以做出翻滚、腾云、眨眼等动作,极具观赏性。”锦塘舞龙负责人洪锦雄说。

洪锦雄介绍,锦塘半肚龙龙身最初只有一条长布和木棍,到民国时期龙的形态发生变化,龙头重达70多斤,后又改编减重到50多斤、42斤,到上世纪80年代改编至十几斤。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舞龙竞赛进行整编规定,为参加各级舞龙竞技比赛,锦塘舞龙队也对半肚龙进行了改进,将原先17节的龙身改为符合比赛要求的9节龙,长度由原来的50多米缩减为18米,龙头重8斤。

2016年,三光天社区(锦塘)舞龙入选第五批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锦雄是第五代传承人。在他的推动下,锦塘舞龙文化相继走进校园、小区,至今培养舞龙学员近千人,舞龙的套路也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3套,演变到如今的500多套。

据记载,锦塘舞龙队传承至今已有六代。其中,第三代舞龙队为托起重达70多斤的龙头,队员以力量为主;第四代舞龙队活跃于民间踩街、祭祀等活动中,队员以耐力为主;第五代舞龙队注重套路的创新,队员以技艺为主;第六代舞龙队主要依托校园传承,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学生专场龙狮争霸金奖,队员注重竞技实力的培养。

记者了解到,锦塘舞龙队因历史原因曾一度中断,在洪锦雄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志成及舞龙队新老队员的推动下,如今又集结起老中青三代舞龙人100多人,舞龙文化在三光天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迎来新的发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