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香”约端午 “粽”享佳节

我们的节日·端午

本报记者 张之杰 蔡红亮 欧阳霆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做香囊,过端阳,戴在身上香四方。”端午节前,晋江各所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端午主题活动,让小记者们度过了一个充满回味的端午佳节。

“粽”有乐趣

当欢乐“六一”邂逅浓情端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近日,晋江市第八实验小学两个校区的小记者站纷纷开展了“品味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之情”主题活动,让小记者在享受童趣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活动现场,小记者们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粽叶、鸡蛋、绳子等必备材料一一摆上桌。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手拿粽叶,将粽叶裹成小漏斗形状,填入糯米、鸡蛋,一手扯绳,一手转粽子,包得有模有样,不一会儿,一个个有棱有角的鲜绿色粽子就成形了。

当天,小记者们还现场进行了香囊制作和手工纸粽子涂色。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孩子们渐渐掌握了要领,做好了一个个香囊。他们用缤纷的色彩描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整个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了浓郁的端午气息。

此次节日活动,温暖而有意义。小记者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这不仅让大家感受到浓浓的传统节日氛围,也传承了民族的优良传统。

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胸佩香囊,插艾驱瘴,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5月27日下午,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站举行了“粽叶飘香迎端午 传承民俗制香囊”端午节主题活动。

在沙塘中心小学食堂内,小记者们8人围坐一桌,桌面上粽叶、糯米、配料、细绳等材料一应俱全。热心的家长志愿者们现场为小记者们手把手指导:两张叶子叠一起,中间卷个小漏斗,里头填满糯米和配料,再用叶子盖起来,绳子仔细绕圈打个结,粽子很快就包好啦!小记者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不过,看着轻巧,实则不易。瞧,有的粽子张着小口,米都漏出来了;有的粽子被绳子绑太紧挤得歪歪扭扭的。但是,小记者们却在包粽子的乐趣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魅力。

在多功能室内,这边的小记者们则忙着制作环保香囊。打开材料包,针线、挂饰配件、艾草、棉花、彩绳等材料齐全。小记者们有模有样地拿起细针,一边听着志愿者阿姨讲解,一边学着穿针引线——先缝制香袋,接着塞进棉花和艾草,再穿上挂饰。平日里热闹的课堂,这会儿却变得安静起来,小记者们仔细地缝制着,现场弥漫着浓浓的艾草香。一节课下来,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香袋就制作好了。小记者王盈清看着自己手中的成品,不禁感慨:“这香囊真像个小粽子,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啊!”

据悉,沙塘中心小学还将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开展“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端午未至,但晋江安海桥头中心小学的寿妙楼荣誉大厅里已粽香四溢。

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日,桥头中心小学明诚小记者站开展了包粽子体验活动。34名小记者在辅导老师的介绍下,了解了端午文化,并在陈芬芳女士等热心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学着包粽子,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

粽叶舞动,同学们折粽叶、填粽馅、裹叶子、扎线……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通过孩子们和家长的共同“奋战”,一个个鲜绿的粽子就诞生了。尽管技术参差不齐,但大家都包得不亦乐乎,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其乐融融。

粽香满堂飘,粽意满校园。端午佳节到来之际,晋江磁灶大埔中心小学小记者站开展了包粽子活动。

活动开始前,吴副校长介绍了端午的由来及习俗。接着,小记者们在食堂阿姨的指导下,洗粽叶、切鸡蛋、炒米,准备好材料。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开始了——动手包粽子,窝叶、放米、造型、捆绳,小记者们学得很认真。不一会儿,一个个粽子就新鲜出炉了。“我包的粽子真不错,看起来就很好吃。”“包粽子真有意思。”看着眼前这一个个小巧的粽子,小记者们一个个喜笑颜开,期待着品尝自己动手包的粽子。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小记者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还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文化气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