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之杰 小记者 张煜豪) 5月28日、29日,本报分别组织晋江陈埭中心小学、溪边小学和鹏头小学的部分小记者,前往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参加由本报联合珠江文体共同发起的防溺水公益课堂。活动现场,专业游泳教练给大家耐心讲解防溺水有关安全知识。小记者们还换上了泳衣泳帽,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下水体验各种水中自救和求救的方法。活动尾声,大家还在亚运冠军选手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水上桨板项目的趣味和挑战。
活动开始后的防溺水讲座环节,珠江文体工作人员萧永佳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介绍了溺水事故多发的原因、溺水事故多发的地点,及遇到溺水状况时的各种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在学习水中自救的方法时,小记者们接触到了两个新词汇——水母漂和仰漂。那么,这二者是什么新姿势呢?别急,赶紧换上泳衣,跟着游泳教练去泳池里体验一下。
来到泳池边,看到身边这一池清澈见底的池水,小记者们恨不能马上投入泳池畅游一番。当然,大家没有忘记,下水游泳前,一定要做一番热身运动。
不觉间,教练们拿出各种救援工具,有救生绳、救生圈等。老师一步一步为大家示范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进入真正的体验环节。我(张煜豪)的角色是救生者。我先拿出救生绳,将环形的一头用力抛到水中“求生者”的身旁。当“求生者”抓住手环后,我迅速趴在地上,尽量降低重心,然后将“求生者”慢慢拉近岸边,“求生者”随之得救。上岸后,教练还结合我的救援动作,向学生们讲解了其他的注意事项,大家直呼受益匪浅。
学习心肺复苏方法的环节,小记者们兴致勃勃,纷纷踊跃上前体验。瞧,陈埭中心小学的姐弟俩——钟钰鑫和钟浩洋就相继上前体验。只见钟钰鑫俯身跪在“溺水者”的右侧。首先观察“溺水者”是否处于昏迷状态。在确认需要使用心肺复苏后,她左手五指张开,右手扣住左手,在“溺水者”胸前画一个“十”字,找准心脏的位置,先送两口气,再快速按压心脏30下,如此重复两次。看来,她的心肺复苏学得不错。不过钟浩洋就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年纪还小,浩洋的力气不够,按压心脏的动作做得不够到位。一旁的教练笑着说:“回家要多吃一点,不然救人的力气都没有。”
在水中学习了水母漂、仰漂等自救方法后,小记者们迎来了此次公益课的超级“惊喜”——2006年多哈亚运会双人划艇1000米金牌得主、泉州名将黄少坤现身现场,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体验项目,同时也是目前非常常用的水上急救设备——桨板。退役多年的黄少坤,如今的身份是桨板教练。在他的示范下,大家基本了解了桨板的操作。我(张煜豪)自认为自己的平衡力是不错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我还是听了教练的话,乖乖地跪在板上。我拿着桨在水中划动着,看着被桨激起的浪向两侧排开,心里有种飞一般的感觉。快到岸边了,我的内心已兴奋不已。一走神,身子开始跳起了摇摆舞,左摇右晃的,让我感受到了冲浪的刺激和乐趣。
小记者感言
经过这次防溺水公益课堂,我深知防溺水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很多关于防溺水的知识。不仅如此,我还体验到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桨板。见到了一位亚运会冠军,真是不虚此行!
史垚琼(溪边小学五年2班)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上了一节十分有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这节课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之前所不知的防溺水安全小知识,还让我们体会到了在水中畅游的快乐。
何婧(溪边小学五年2班)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不少在水里自救的方法,还让我们有机会亲自下水体验各种自救方法,真是受益匪浅。
马俊雅(溪边小学六年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