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国笠 实习生 周雨莲 文图
改变一个结构,就能够将企业产品整体售价下探超8万元,极大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这是泉州市科技特派员陈永煌所在团队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在特派泉州鑫豪工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期间,陈永煌和同事所做的《大吨位轮式挖掘机发动机后取力器改进设计及应用》得到了企业方的极大认可。
一个结构的改变,说得轻巧,实则复杂。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解决复杂难题,是科班出身的“85后”陈永煌的信条之一。
“企业有非常好的实操能力,但是在科学设计、量化分析、精细化车床、数控系统软件等方面迟迟未能突破。”陈永煌告诉记者,鑫豪原本的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力。
其中,后取力器的改进便是该企业一直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据悉,作为大吨位轮式挖掘机中的重要部件,鑫豪原有的产品多采用液压的驱动方式,同时,在结构设计层面并未充分科学布局相关零部件,往往造成后期使用寿命的下降和故障率的上升。
陈永煌的同事、工程师魏鹏介绍,项目团队就后取力器的内部结构齿轮重新梳理,尽量做到等寿命设计,节省维护成本。“同时,我们还充分考虑发动机燃油功耗曲线,通过重新设计齿轮比,让发动机转速尽量在最高效率点上,从而也提高了机器的经济性。”
这是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和鑫豪的首次牵手,陈永煌和同事格外尽心。由于与企业方面距离较远,往往早上驱车过去,临近中午才能到达,稍作沟通后便投入工作,一忙就是一整天。
“高峰的时候,即使是炎炎夏日,团队一周也得去两三次。”陈永煌表示,企业方面的实操不断拓展了自己的边界,而自己的所学所研能够在企业中充分运用,帮助企业产品得到质的提升,更让自己作为科技特派员的责任得以践行。
不只是单个项目,在陈永煌的心里还有更大的想法。主攻数控系统设计的他,希望通过数控系统软件的升级优化,帮助企业跟上数字化浪潮。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机械加工领域是格言警句。数控系统的稳定性、精细化,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提升至关重要。
陈永煌告诉记者,数控系统中的数据对产品问题的定位更加准确,让后期产品设计提升更有的放矢。此外,企业加工零件的过程中,提高数控的精度、稳定性,也将提高终端产品的良品率、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这对于企业整体产品、管理的提升更有意义。”
同样一张零部件制造图纸,在不同企业机台操作下,往往有不同的效果。陈永煌说,在数控领域,0.2毫米的误差就是非常大的误差,“我们优化到0.022毫米的精度,整体产品就有质的飞越。”
如今,陈永煌和同事通过努力,鑫豪相关产品整机相对液压结构整体售价低8万元左右,切实带动鑫豪产品获得了市场增长。从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轮式挖掘机新增收入逐年增长,其中取力器的新增销售也逐年增长。到2020年度轮式挖掘机新增销售收入8731.56万元,销售了481台,其中取力器的新增销售额为168.35万元;取力器机加、装配工位新增就业15人;新增发明专利超过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