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出没在核酸检测区的夫妻档

陈芳盈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

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始终在顽强拼搏中取胜。

这是三明和晋江两个区域,两种精神的不同磨砺,有革命时代的红色基因和和平时期的绿色发展,是殊途同归一脉相承的拼搏汇流。

疫情期间,一对来自三明的医生夫妻,并肩奋战在晋江的抗疫阵地上。

报名参战

丈夫黄佳宁,三明将乐人,是晋江市医院药学部药剂师。

妻子陈丽玲,三明泰宁人,是晋江市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他们从采样一线,转战到核酸检测实验室。2022年3月中旬,黄佳宁、陈丽玲这对夫妻与其他晋江市医院医务人员一样,踊跃报名加入应急采样队,他们一边正常工作一边抽空投入采样一线。疫情吃紧时,他们把两个孩子交给父母照顾,第一时间相约报名参战。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夫妻俩只能参加晋江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的“支援”任务,也可以说是核酸检测的“中端”工作。3月17日,他们就接到基地的派遣通知,工作内容是在实验室“样本转运拆包区”协助实验室人员完成接收、转运、拆包等事项。3月20日正式进驻基地工作。

攻坚夜战

每一天的下午4点到凌晨12点,这是夫妻俩的攻坚时刻。

快速、准确出具核酸检测报告,基地工作要求就是在“准”的大前提下体现一个字——“快”!

从接收标本转运箱,到标本的提取,到最后的检测报告上传,要经过十几个关键环节的无缝衔接,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一棒也不能断。黄佳宁夫妻俩工作所在的样本转运拆包区,可以看作是现场采样的终点,更是实验室核酸检测的起点。

工作区每天排三个班次,每个班次8个人。夫妻俩被安排在第二班次,陈丽玲是队长。从进入基地起,他们与同班次队员一起,每天重复地做着处理标本箱搬运、标本拆包、标本转运、清洗搬运空标本箱及打包转运医疗废物等工作,日复一日。源源不断的核酸样本经由他们第一手进行处理,“不能停”是他们对自己最基本也是最严厉的要求。在核酸“大筛”时,一个班次下来,需要传递三四百个转运箱,拆卸近2万个试管包,还要处理由此产生的几十大桶医疗废物,工作时长都延长至10小时以上。这样的拆包、转运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具备相应的耐力,拆包时还存在病毒暴露而受感染的风险,因此队员们也是必须“负重式”的全副武装起来。

对此,黄佳宁夫妻同声同频:“为了让晋江早日打赢这场硬仗,大家都在坚持着,我们没有理由停下来!” 夫妻俩携手奋进,与队员们一样,适应了这种远超日常的工作节奏和强度,完成工作任务之余,还会帮助核心区做些标本试管扫码、标本震荡等工作,书写了抗疫的浪漫篇章。

继续鏖战

黄佳宁、陈丽玲都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先后被招录到晋江工作,现有一双女儿,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经过这次疫情,黄佳宁对晋江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触。他说:“在晋江市医院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不辞劳累,一次接着一次地外出采集核酸,有人实在撑不住了,立马就有人顶上去!我觉得这种团结、拼搏的样子就是晋江的样子。”

“我爱这座城市,我爱晋江!”黄佳宁夫妻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很多新晋江人的心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